(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张文龙、冯昱祺)
一、磷矿石:不可再生性资源,远期发展的配套关键
(一)供应端收缩,开采结构向合理化迈进
磷矿石多产于沉积岩,部分来自变质岩或火山岩。全球磷矿资源丰富,但分布与产 量极度不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磷矿储量共 710 亿吨,产 出共 2.27 亿吨。具体来看,全球磷矿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中国、埃及、阿尔 及利亚、叙利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储量约占全球磷矿资源的 85%,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 拉以 500 亿吨磷矿储量高居首位,其次为拥有 32 亿吨的中国。磷矿石产量排名前三的国 家分别是中国、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美国,其产量共占全球总量的约 70%。
2000-2016 年我国磷矿石产量高速增长,2016 年达到峰值 14440 万吨,CAGR 为13.38%,磷矿开采率远高于其他国家,据张亮等人测算,若我国按照 2016 年的生产速度 开采,那么资源保障年限仅为 37 年。为了加强磷矿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我国陆续出 台关于磷矿治理相关规定:2006 年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磷矿资源管理意见》,对 磷矿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矿山布局不合理、采富弃贫、矿山环境恶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 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11 年按“十二五”规划要求,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启动建设了 首批 40 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并在此期间实现了低品位胶磷矿选矿的关键技术 突破;为提高资源安全供应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2016 年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 —2020 年)》中,我国将磷矿等 24 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2019 年生态环境部印 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对磷矿、磷化工和磷石膏库进行 污染排放整治。
自 2016 年后,磷矿石产量首次实现零增长,并在 2020 年减少至 8893 万吨,2016-2020 年 CAGR 实现(-11.41%)。根据《全球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分析》中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选矿回收率为 63.01%,我国选矿回收率实现 89.97%,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对于磷资源的整治管理得到了显著成果。另一方面,磷矿石最主要下游为磷复肥, 2020 年磷复肥消费量占总量的 71%,随我国“减肥增效”的政策引导和过剩磷肥的产能 清退,以及对磷化工行业的环保整治,近年来磷矿石消费量显著下降,但在行业结构合 理和政策约束见成效后,磷矿消费量触底回升,2021 年 1-9 月 7337 万吨,同比增长 13%。
(二)自备磷矿支撑可持续发展,贫矿利用率有待提高
根据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公布数据显示,2000 年以来世界磷矿石出口国主要集 中在摩洛哥、中国、俄罗斯、美国等磷矿资源储量丰富地区,但随着中国、美国磷矿产 量的减少,在 2019 年中美出口量都相应减少,美国更是已由磷矿出口国转为进口国。目 前世界磷矿石出口中心集中于以摩洛哥为主的非洲地区,其中摩洛哥国有企业摩洛哥磷 酸盐公司(OCP)垄断了其国内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和 出口商,同时也是世界磷矿价格的重要决定者。
作为磷矿石的主要出口国,我国磷矿石出口量在 2003 年达到最高 323.4 万吨,仅 2003 年 12 月单月就出口了 53 万吨,近年来虽随国内需求量扩大和供应端收缩而逐步减少出 口,2017 年我 国以 4.7%的磷矿资源储量供应了全球 53.2%的需求,开采强度明显过大。同时,2020-2025 年随着我国磷肥需求峰值到来,对应所需磷矿总量达 7000 万吨,并且预计 2017-2050 年我国磷矿需求总量约为 22-27 亿吨,国内资源储量可以满足 需求。但 2050 年后我国磷矿将成为短缺资源,将更多依赖进口如摩洛哥等地的国际资源, 而对下游企业来说,供应链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将随本国开采量的减少而大大增加。
因此从长期来看,上游产业发展趋势将聚焦于两个重点:(1)企业布局自有磷矿, 自采自用,不仅成本更加可控,也能保证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然而为保护磷矿资源 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磷矿和相关产业批准难度加大,此时已有磷矿资源配置的企业 便有了领先一步优势。虽然中 国随富矿开采比例逐渐降低以及环保费用升高,磷矿生产成本有逐步上升趋势,即使生 产成本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在磷矿资源愈发稀缺和需求扩大引起的价格增长下,我国 企业自采磷矿仍有成本优势。
(2)提高磷矿石的资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和磷矿中所含其他伴生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磷矿资源开发加权平均25入选品位为 19.61%,而我国磷矿平均25入选品位为 19.4%,30%以上高品位磷矿储量仅占总量的 10%不到,因此我国磷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 我国磷矿石地区集中度高,产出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四个省份,2020 年 四省产量约占总量的 96%,其中贵州、云南两省磷矿质量最好,但仍以中低品位为主。 然而,我国前期磷矿“采富弃贫”问题严重,目前仍是富矿产量高,贫矿少,因此中低 品位磷矿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是未来磷矿开采的重点方向。
此外,磷矿中还含有氟(2-5%)、硅(5-60%)、镁(0.5-8%)、稀土等伴生元素, 充分提取伴生资源能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如目前从磷矿中回 收氟制无水氢氟酸,单吨毛利在 3000-5000 元,因此提高磷矿伴生资源的提取利用率也 将成为我国企业未来技术攻克重点方向。
贫矿开采和提取伴生资源难度大,对提纯工艺要求高,相应生产成本也更高,在采 富矿转向采贫矿的发展趋势下,势必将清退大批资金薄弱、技术和研发落后的小企业, 进一步加快行业洗牌。
二、黄磷:双控约束供应,需求难以显著增长
(一)供应受双控约束,需求维持稳定
黄磷又称白磷,是一种用在化肥、农药等领域的工业原料。我国黄磷主流生产工艺 是电炉法,其是将磷矿石、硅石和焦炭(或白煤)按一定比例放入电炉中,并加热至 1300-1500 摄氏度进行反应制成。黄磷是一种高耗能产品,其生产成本受电力供应和电价 影响较大,按磷矿品位不同,生产单吨黄磷电耗为 14000kWh 不等,若按我国大工业用 电(两部制、35kV)平均电价 0.62 元/千瓦时计算,单吨黄磷用电成本约为 8680 元,电 力成本约占总成本 43%。此外,黄磷也是一种高污染产品,生产单吨黄磷还将副产 8-10 吨黄磷炉渣、标况下 2500-30003一氧化碳尾气、50-603/ℎ废水。因此,在我国的能耗 双控和环保约束下,黄磷成为首当其冲的行业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磷生产国,国内黄磷产业主要集中在磷资源丰富的湖北、四 川、贵州、云南四省,2013 年国内黄磷产能达到 181.4 万吨,而产能利用率仅为 33.4%, 产能严重过剩。2016 年后,我国开始对黄磷行业实行供给侧改革,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 2018 年国内黄磷产能明显收缩,实现 142.5 万吨,同比下降 8%。同时,“三 磷行动”中要求黄磷企业重点落实含元素磷废水“零排放”和黄磷防流失措施。在环保 政策制约下,不具备环保措施和难以承担环保费用的中小型企业逐渐清退,黄磷产能持 续收缩,2020 年黄磷产能为 134 万吨,2013-2020 年产能 CAGR 为(-4.26%),产能利 用率由33.4%上抬至58.1%,有效产能利用率则更高,市占率上CR10由36.7%增加至52%。
从需求端看,黄磷主要用于制作热法磷酸,其占比达到 43%,热法磷酸又可用作生 产磷肥、食品级/电子级磷酸等;其次,黄磷还可用于制作三氯化磷,三氯化磷用量的占 总量的 37%。因此,黄磷下游需求主要受到农资驱动,但考虑单质肥及除草剂对农产品 和环境的伤害,2015 年农业部制定了《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我国开始控制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在供给侧 改革和环保约束下,草甘膦和磷酸的部分过剩产能被逐渐清出,且 2015-2020 年两者产 量 CAGR 分别为 4.3%/(2.7%),基本维持稳定。
2013 年起黄磷消费量缓慢爬升,直至 2018 年后波动下降,2020 年黄磷消费量为 77.74 万吨,2013-2020 年消费量 CAGR 为 4.04%。此外,从历年 Q3 秋耕旺季黄磷的消费量来 看,2019 年后出现显著下降,2021 年 8 月单月消费量约 6 万吨,低于 2017 年以来 8 月 平均量 7.4 万吨。虽然在种植利润提升下农资景气度不断修复,但受制于环保约束,农 资未来发展趋势倾向利用率的提升,而使用量上来说难有大幅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海外黄磷产量小,未来进口可能性低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黄磷生产国,年产量可达 80 万吨,因此多年来我国黄磷基本实现 完全自给,但随着黄磷供应量的收缩,出口量也急速下降,2013-2020 年黄磷出口 CAGR 实现(52.9%),2020 年降至仅 86 吨。同时,在 2021 年由于丰水期偏枯+高能耗产业限 产,使得我国国内供应量出现了明显短缺。
考虑到未来能耗双控将形成常态化,且管控力度可能日益趋严,部分企业将需求放 向海外。受中国黄磷减产影响,我国部分厂商也转向越南采购黄磷,越南黄 磷价格因此从 3000 美元/吨涨至 6000 美元/吨。
目前我国黄磷价格在供应端边际修复后,价格迅速回落至 4 万元/吨左右,此时在不 考虑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对比进口越南黄磷需花费约 5 万元/吨(我国黄磷进口普通税率 为 30%),且海外黄磷产量少,难以满足我国的黄磷需求。因此长期来看,黄磷进口并 不是最优解,我国黄磷还将以自产自用为主。
从短期来看,在黄磷供应逐渐收紧,同时也是能耗双控重点控制产品的情况下,目 前黄磷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一旦受如电力供应短缺等问题波及,供应容易出现较大缺 口,如 2021 年 9 月云南地区发布的黄磷大幅限产通知,下游企业备货紧张情绪将黄磷价 格推动到 6.5 万元/吨历史最高位水平,而随着供应逐渐放量,黄磷价格又迅速回落。短 期内需关注各省份双控、限电力度,以及 2022 年云南丰水期水电情况,若黄磷供应端再 受约束,短期内价格还将高位稳定甚至抬升。
从中长期来看,双控和环保要求趋严是黄磷供应收缩的主要推动力,产业集中度将 进一步提高。同时黄磷的主要应用领域农资,在政策引导下从增量转为增效,因此需求 基本见顶,未来难以出现较大增量;另外,耗能更高、污染更大的热法磷酸未来也将逐 渐被湿法磷酸所替代,热法磷酸对黄磷的需求量也将整体收缩。因此,在供需两端同时 收缩的情况下,未来需重点关注双控对黄磷的实施进度和热法磷酸的被替代程度。
三、磷酸:热法占比减少,湿法备受青睐
磷酸主要用于制作磷酸盐,其占磷酸消费总量的 31%,磷酸盐种类众多,可应用于 食品、工业等各领域。近年来,我国磷酸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在 170 万吨上下浮动。 但在今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后,有望为磷酸工业用途提供新增长极。
(一)热法产能缩减,湿法成为主流
我国磷酸的主要生产工艺可分为热法和湿法两种,其中热法磷酸由于需要黄磷制成, 在黄磷的电炉加热阶段会产生大量能耗,并且排放的黄磷尾气更难处理,因此热法磷酸 污染大、总能耗更高,但产品纯度更高,可直接作为工业级磷酸使用;湿法方面,湿法 磷酸能耗小,但会副产磷石膏(相较于硫酸路线,盐酸路线不会产生大量磷石膏堆积, 但成本更高),且杂质更多,因此需要进一步净化才能作工业级磷酸使用,而净化技术 壁垒较高,目前只有少数企业掌握。
我国湿法磷酸起步较晚,目前全球湿法磷酸产量约占总量的 85-90%,而我国仅占约 67%。近年来,在能耗和环保的约束下,我国热法磷酸产能逐渐被清退,现在已无新增 规划产能。因此,随着能耗双控约束和净化技术的进步普及,未来湿法磷酸占比有望进 一步提高。
湿法净化磷酸方面,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对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展开研究,目前 使用的净化技术主要是溶剂萃取法,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该技术工业化的应用。根据田 文航等人在《溶剂萃取法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应用现状》中提到,我国自有技术路线且有 工业化应用实例的研发单位仅有三家:瓮福集团、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二)湿法净化成本更优
从热湿法工艺流程可知,磷矿石价格和电价会对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我们 假定其他原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仅做磷矿价格变动或电价变动时的热湿法成本比较。
基于物耗价格假设,可概算出黄磷的可变成本约为 18847 元/吨,热法磷酸可变成本 8536 元/吨,湿法磷酸可变成本 3447 元/吨,湿法净化磷酸可变成本 3563 元/吨。同时, 根据梅毅等人在《湿法磷酸净化与热法磷酸竞争力分析》一文中提出,30 万吨湿法磷酸、 5 万吨净化磷酸、1 万吨工业黄磷、5 万吨 85%热法磷酸生产装置的固定成本约为 62/286/292/78 元/吨,假设在以上装置环境下,可得生产成本约为:黄磷 19139 元/吨、热 法磷酸 8614 元/吨、湿法磷酸 3509 元/吨、湿法净化磷酸 3849 元/吨。
(1) 当假设其他成本不变,仅磷矿石价格改变时,湿法净化磷酸成本受到影响大 于热法磷酸。磷矿石单吨价格每上涨 100 元,湿法净化磷酸单吨生产成本增 加约 600 元,热法磷酸成本上涨约 420 元。但只有当磷矿价格在约 2100 元/ 吨以上时,湿法磷酸净化成本才会高于热法磷酸成本,因此若磷矿价格处于 2000 元/吨以下,湿法净化就较热法有明显成本优势。
(2) 当假设其他成本不变,仅电价改变时,热法磷酸成本受到影响远大于湿法磷 酸。单位电价每上涨 0.1 元,热法磷酸单吨生产成本增加约 635 元,湿法净 化磷酸增加约 56 元,湿法净化磷酸优势明显。因此,在电价增长的情况下, 湿法净化磷酸的成本优势将会被明显拉大。
综合来看,工业磷酸在我国目前磷化工产业包括磷矿资源逐渐稀缺、能耗控制和环 保制约这三大限制因素下,湿法净化磷酸较热法磷酸成本更优,可持续发展性更强,是 我国未来工业磷酸制作的主要发展路线。
四、磷酸一铵:农铵景气度高涨,工铵需求空间扩大
(一)农业级:格局优化,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磷酸一铵是湿法磷酸与液氨反应所得,全部用于磷复肥,生产的季节性跟着复合肥 走,春耕之后便会经历短暂的淡季,直至东北玉米补肥、山东大蒜等追肥启动才会启动 次旺季的行情,四季度则处于全年景气度的低点。
从产能利用率的水平出发,磷酸一铵整体处于相对宽松的供需格局下;但从库存的 角度出发,磷酸一铵供需明显偏紧,价差也明显地印证了这一点,这意味着产能统计存 在口径误差,分母端存在较大的无效产能。
从头部企业磷酸一铵的产能利用率来看,数值明显大于行业平均水平,背后主要是 以“三磷整治”为代表的环境政策收紧(湖北 210 家三磷企业 35%存在突出的环保问题), 导致长尾企业退出或者生产受限,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因此形成。截至 2020 年底,农 业磷酸一铵 CR5 集中度为 38%,规模次序依次为湖北祥云、新洋丰、云天化、四川龙蟒 和安徽司尔特。
往后看,磷酸一铵景气度的持续性主要取决于两点:其一,产能端的资本开支和环 保政策的松紧,第二,需求端农产品价格周期运行的阶段。单就眼下的库存水平和环保 政策来说,只要农产品价格不因过剩出现趋势性下跌,磷酸一铵的景气度因为供给端的 优化可以持续多年。
(二)工业级:转产意愿低,供应增量小
工业级磷酸一铵也称为工业级磷酸二氢铵,可用作高浓度磷复肥、阻燃剂、磷酸铁 锂正极等场景,应用领域广泛。工业一铵可由热法磷酸、湿法磷酸、湿法净化磷酸制成, 其中热法磷酸和湿法净化磷酸制 MAP 产品质量好,但热法磷酸工艺耗能高、污染大,不 利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湿法净化磷酸相比,湿法磷酸直接制 MAP 成本更小,但是由于 湿法磷酸杂质含量高,可得产品品质相对较差,未来如何提高湿法磷酸工艺的产品纯度 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根据中国化肥信息网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工业级磷酸一铵第一生产国,2019 年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和产量分别为 195/103 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 39%/30%,2015-2019 年 CAGR 为 8.6%/7.2%。同时,受我国取消出口关税的影响,2017 年开始工业级磷酸一 铵出口量大幅增长,2019 年出口量实现 34 万吨,2015-2019 年 CAGR 达到 16%。
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 年本)》中,磷铵新建生产装置被纳入限制类,因此 根据政策要求未来磷铵总产能扩张将受到限制。而对于工业级磷酸一铵的产能加码来说, 在新增产能受限时,只能考虑技改或从农铵产能向工铵进行转换。2019 年在湖北省经信 厅发布的《湖北省磷铵等化工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鼓励生产企业将农用级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与工业级磷酸一铵项目产能相互置换,项目产能数量核定按25含 量进行换算。
2021 年 9 月后因黄磷开工受阻,磷源价格大幅抬升,且随着产业资源供应长期减少, 需求提升,磷源价格中枢抬升,将持续压缩工业磷铵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农业磷铵因 种植利润抬升使得肥料景气度持续高位,农业磷铵价格显著上涨,盈利能力更优,且农 转工短期内难以完成装置改造,导致磷铵生产商,尤其是中小企业转产意愿不强,工业 磷铵供应端增速缓慢。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工业磷铵可为磷酸铁锂电池提供磷源,虽然净化磷酸纯度更高、 品质更优,但由于其较高的技术壁垒,产业普及程度低,产能爬坡慢,且磷酸铁锂单使 用净化磷酸成本更高。因此在净化技术未突破中短期内,工业磷铵将被更多下游企业所 选择,其需求增速大于供应量增速,未来将呈现供需紧张状态,而现在已经有工铵产能 和规划的企业将先抢占市场,具有领先优势。此外,由于产业利润向上游产品移动,且 产业资源掌握在少数头部企业手中,因此未来大规模新增、转型产能可能性不大,工铵 将作为非主要产品掌握在部分磷系企业手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五、磷酸铁:规划产能超400万吨,产能投放节奏决定利润中枢
磷酸铁也称正磷酸铁,主要用来制作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可作催化剂、添加剂等。 磷酸铁的制备方法有均相沉淀法、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等,我国工业 生产使用方法主要是沉淀法,由磷酸/磷酸盐提供磷源,硫酸亚铁提供铁源。
在我国三元动力电池补贴退坡后,下游企业逐渐从对“能量密度”的追逐回到成本 优势和安全性能之上,而磷酸铁锂正极因其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和低成本成为了替代 三元电池的首选热门材料。磷酸铁法是我国生产磷酸铁锂的主流工艺,单吨 LFP 需消耗 约 0.96 吨磷酸铁,因此磷酸铁的需求量也因终端对 LFP 的追求而大量扩张。2021 年磷 酸铁新增 10 万吨/年产能,产能利用率也同比提升至 71%,目前周度产量已经增加至近 7000 吨,较去年同期增加 80%,但库存却持续处于低位水平,供应端明显偏紧。
磷酸铁价格在 2021 年供需偏紧后,价格急速提升,最新价格已实现 2.6 万元/吨,较 去年同期上涨 53.8%,且目前磷酸铁的利润空间在单吨万元以上。然而,在磷酸铁锂电 池的风潮来袭后,国内大量企业宣布加码磷酸铁产能,目前已有远期规划产能超 400 万 吨,大大超出磷酸铁短期增量需求量,其产能过剩的风险逐渐凸显。
由于磷酸铁扩产周期在 1.5 年左右,则短期内磷酸铁供应紧张状态还是难以缓解, 同时磷源受双控限制使得开工率降低,原料成本较前期显著抬升,因此短期内需重点关注原材料供应情况,预计磷酸铁价格在供需偏紧+成本抬升下还将高位稳定或小幅上调。 中期来看,投产快、产能大的企业能快速弥补供应缺口,优先进行客户验证并绑定下游 市场,在满足需求量后再投产的企业或将更难提升市占。
长期来看,我国磷酸铁规划产能远超过实际增量需求量,如果产能按照规划如期落 地,未来产品价格将回落至合理水平,甚至出现价格战可能;另一方面,从上游配套角 度出发,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禀赋性企业可持续发展性更强,而热法磷酸被 替代可能性较大,湿法净化技术由于技术壁垒较高也只有少数磷系头部企业掌握。因此 资源禀赋、技术禀赋的磷系企业未来对磷酸铁的成本控制更优,同时该产业链产业利润 将逐渐上移,向湿法净化磷酸集中,即向磷系企业集中。
六、重点公司分析
(一)云天化
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之一,现有原矿生产能力 1450 万吨/年,擦洗选 矿生产能力 618 万吨/年,浮选生产能力 750 万吨/年。由于磷矿供需逐渐紧张,磷化产品 价格不断上行,公司自有的磷矿资源为现有业务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了强力支持与保障。 在此优势上,公司布局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传统化肥+差异化肥+精细磷化工协同发 展的产品格局,实现了化肥总产能 876 万吨/年,聚甲醛 9 万吨/年,黄磷 3 万吨/年,饲 料级磷酸氢钙 50 万吨/年。同时结合公司自有的商贸物流平台,完成自有、自产、自销 的产业链模式。
在全球化肥行业景气度上升导致的大宗原料价格进一步提高+下游锂电产业链的进 一步扩张的情况下,公司充分发挥矿体一体化优势,稳步推进转型升级,2021 年 H1 实 现营业收入 309.30 亿,比上年同期增长 20.56%,归母净利润 15.72 亿,原料及产业链优 势显著,景气上行趋势有望延长。
(二)兴发集团
公司深耕磷化工业务近三十年,目前拥有产能磷矿石 495 万吨/年,黄磷 16 万吨/年, 磷铵产能 60 万吨/年,草甘膦 18 万吨/年,甘氨酸 10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 3 万吨/年,从 农资到电子级,公司产能基本覆盖全系列磷化工产品。同时,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 约束下磷化工供应链的缩减,在供需主导下磷化工步入高景气度周期,公司作为磷系龙 头,主营产品为其提供了大幅盈利空间。
公司充分利用草甘膦中副产物氯甲烷,公司设 立全资子公司湖北兴瑞,布局有机硅业务,目前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 36 万吨/年,在降 低草甘膦环保风险的同时更提升了草甘膦综合经济效益。同时,2021 以来在有机硅供应 紧张的低库存下,有机硅价格持续高位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1 年 H1 湖北兴 瑞实现扣非净利润 7 亿元。公司作为资源禀赋型企业,配套磷矿储量 4.29 亿吨,产能 495 万吨/年,并自有水电站 32 座,总装机容量达到 17.85 万千瓦。在我国磷矿石产量逐渐下 降和 2021Q3 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下,公司资源配备为其铸造的成本护城河,叠加 磷硅系产品的高景气度,使其在 2021 年前三季度盈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592%。
(三)云图控股
云图的主营业务复合肥,受益于种植利润提升带来的复合肥景气度复苏,2021 年 H1 常规/新型复合肥业务实现营收 18/14 亿元,同时由于较完善的上游产能配备,在上半 年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公司常规/新型复合肥毛利实现 51.3%/11.1%,同比增长 5.2/0.46pct,一体化优势显著。
公司联碱业务受益于纯碱行业供需紧张带来的价格持续上行,2021 年 H1 该业务实 现营收 5 亿元,毛利 20%,预计未来还将提升;另一业务黄磷方面,黄磷行业受制于云 南水电偏枯+电力供应紧张+能耗指标问题,今年产量大幅下滑,价格持续抬升,公司拥 有 6 万吨黄磷产能,基本全部外销,黄磷价格每涨 1000 元,公司的净利有望增厚 0.45 亿元。
由于磷系企业拥有完善的上游资源和较强的副产物处理渠道,使得它们在磷酸铁的 产业布局上更具优势。公司作为磷系头部企业,规划建设 35 万吨磷酸铁及相关配套项目, 按照 15500 元/吨(磷酸铁)、8013 元/吨(净化磷酸)和 3200 元/吨(复合肥)价格计算, 该项目含税收入动态值可以达到百亿元规模,动态税前净利可超 20 亿元,在经历过行业 洗牌以后有望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增长极。
(四)新洋丰
公司是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产销量高居全国第一。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型肥 料销量 56.15 万吨,同比增长 35.29%。同时公司已形成年产 830 万吨高浓度磷复肥和新 型肥料的能力,产业规模、产品品类均居全国磷复肥企业前列。
公司拥有丰富的磷系资源,其中磷酸一铵年产能 180 万吨(含工业级磷酸一铵 15 万 吨),位居全国第一;在磷矿配套层,集团承诺注入雷波巴姑矿、保康竹园沟矿和宜昌 市何家扁矿,合计产能 300 万吨,基本对应 70 万吨磷酸一铵的用矿需求。在资源禀赋和 产业配套优势下,公司拟建设 20 万吨/年磷酸铁及相关配套项目,在磷化工供应逐渐收 紧和磷酸铁锂正极需求高涨的现状下,磷酸铁及上游原料资源稀缺,公司依靠自有磷系 资源继续延长产业链,竞争优势凸显。
(五)川发龙蟒
公司主营业务磷化工产品,受益于磷酸一铵的价格涨幅超 90%,2021 年 H1 磷化工 产品营业收入达到 27.23 亿,占比总营业收入 89.24%。公司坚持“稀缺资源+技术创新” 的经营理念,持续推动磷化工产业升级,扩大肥料级磷酸一铵的产品占比,2021 年该业 务产品销量达到 81.37 万吨,同比增长 34.88%,实现营业收入 17.27亿,同比增长78.93%。
在磷矿石价格的不断冲高的背景下,公司收购大股东旗下天瑞矿业的优质磷矿资源, 磷矿储量达到 9598 万/吨,产能 250 万吨/年,结合公司湖白基地白竹磷矿产能 100 万吨/ 年,未来公司磷矿产能预计达到 365 万吨/年,磷矿资源有充分保障,充分发挥矿化一体 产业链,经营效果进一步凸显。同时,在上游产业链的优势下,公司进军新能源行业, 将直接受益于下游产能扩张。
(六)川恒股份
公司在自有磷矿的优势下,快速切入磷酸铁市场,深化新能源材料业务。在开采结构优化和资源收缩的背景下,磷矿石供应紧张将成为常态。而公司直接持有的小坝磷矿、 新桥磷矿、鸡公岭磷矿可采储量合计 1.6 亿吨,参股公司保有量 3.7 万吨,年产可达 300 万吨,保证自用矿石的充足供应,提升盈利能力。2021 年 H1 实现营业收入 10.05 亿, 同比增长 24.96%。
公司主营产品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和消防用磷酸一铵的市场需求稳中有增,在上游成 本优势稳定的前提下,主营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2021年H1分别达到32.01%和30.20%。 同时,基于磷资源、区位、政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与福泉市人民政府拟签订《“矿 化一体”新能源材料循环产业项目》合作协议,从原料端、产品端、配套端多方面深入 合作,推进公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七)川金诺
公司拥有完整的湿法磷酸分级利用产品链,主要产品为湿法磷酸和磷酸盐系列产品, 贯彻“酸—肥—盐”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公司主要产品更受行业的推 广和用户青睐,磷肥产品 2021 年 H1 营业收入达到 3.39 亿,同比上年增长 509.11%,同 时毛利率 20.63%,同比上年增长 29.63%。
当前受黄磷价格暴涨推动,热法磷酸价格大幅上升,湿法净化磷酸价格随之上涨, 公司 2022 年投产的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有望持续发挥磷源的成本优势。同时磷酸铁生产过 程中的副产物和公司现有磷化工体系相耦合,降低环保处置成本,推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 2021 年 H1 营业收入 6.29 亿,同比增加 18.17%,同时目前有磷矿储量 10.99 亿吨, 硫铁矿储量 1.04 亿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