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名为“这种细菌比新冠病毒更厉害,香港79人感染7人死亡”的新闻上了热点,根据该新闻内容,称在香港或许由于人们吃没有加工熟透的鱼,或者在加工处理水产品时不小心感染了名为“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的细菌而发病。并称“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如何厉害。
侵入性乙型链球菌?或为“B群链球菌”所误写
笔者于是专门查了《传染病学》、《医学微生物学》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结果发现并没有名为“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的细菌。
根据文中所描写的传染源,致病特点,笔者认为这是记者编写新闻时写错了,甚至可能是编的假新闻。
如果根据疾病特点和传染源来说,侵入性乙型链球菌或许是指“B群链球菌”,或称“无乳链球菌”。
这类链球菌,属于人畜共患性疾病,可感染人类及奶牛、水产鱼类。其中以罗非鱼感染的居多,主要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罗非鱼主要养殖区,可导致罗非鱼死亡。
B群链球菌还可感染奶牛,引发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危害很大的一种细菌传染病,可导致母牛产奶量急剧下降,产奶被细菌污染而不能被饮用。
B群链球菌没那么邪乎
在新闻中,记者称这种细菌是由于生食水产,或者加工水产时不注意,导致了细菌入侵人体而发病。
实际上,B群链球菌是一种正常人群中携带率很高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B群链球菌可寄居在健康人的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直肠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十分之三的人都携带有此细菌,但正常情况下,该细菌并不会引发疾病。
也就是说,该类细菌,是人类生殖道和肠道的正常菌群。
免疫力低下,B群链球菌才会引发疾病
在临床上,B群链球菌主要是新生儿感染发病。新生儿感染的原因,主要是从母体直接感染,或者在分娩生产时,接触母体带菌的生殖道而感染。
新生儿感染后,可出现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发病类型。早发性在出生后6天内发病,主要引发血液感染但找不到明确的原发病灶,或者引发肺炎、脑膜炎。
发病急,病情较重,患儿出现嗜睡,不喝奶,黄疸,体温升高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儿会有脑膜炎,病情较重者可在发病后一两天内死亡。
迟发性者,在出生后大约第七天至3个月时发病,主要是血液感染,大约百分之四十伴随脑膜炎,部分重症患儿可死亡,三分之一的患儿会导致失明、耳聋等。
成人发病,多为医院感染
近年来,B群链球菌在成人人群中发病人数有所增多,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或者感染艾滋病,有糖尿病,或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主要是在医院住院时感染,一旦犯病,病情较重,病死率比新生儿发病者还要高。
预防B群链球菌,可接种疫苗
目前针对B群链球菌已经有疫苗研发出来,多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接种预防。同时可针对高危人群,预防性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氨苄西林等,主要用于产妇经筛查显示B群链球菌阳性时给新生儿预防性用药治疗。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