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之一,其性温御寒,尤其是在这数九寒冬的时节中,它的出场率明显增加。
在大多数除牧区外的家庭中,因为饮(náng)食(zhōng)习(xiu)惯(sè),“涮羊肉”也成了大家最普遍的食用方式。
很多朋友为了图方便,喜欢直接在超市中,购买包装好的“羊肉片”,正常情况下,一斤羊肉在40元左右,而像羊腿、上脑等优质部位切出来的“肉卷”,则会贵上5-10元。
但在选购时,往往会发现除了正常价格的羊肉片,还有更便宜的,有的甚至低到20元一斤,这时就有人犯了嘀咕:羊肉要40元,羊肉片才20元,能吃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羊肉片可分为原切、调理肉、合成肉三种。
原切:指“纯羊肉”切出来的肉卷,在沸水中烫过,就会散发出很自然的羊肉香,价格也比较贵。
调理肉:这种肉也叫“预制肉制品”,是用鲜、冻、碎羊肉加盐、焦磷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氧钠等各类食品添加剂,经过调味、腌制、滚揉等工艺加工制成。
这种肉更加嫩滑、有弹性,但相较于纯羊肉片,口感还是稍微差一些,价格一般偏中上等。
合成肉:由进口羊胴(dòng)体、牛肉、猪肉,甚至鸭肉,再混合羊油、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经过压制、冷冻、切片而成,质量、口感都不及前面两种,但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第一种“原切肉”最为优质,就像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一样,都是将鲜肉手切了码在盘中,入锅之后不会起沫,一顿吃完也是汤汁清澈。
而后面两种就不同了,它们往往在煮的过程中,锅内就泛出许多白沫,这是因为肉片在水中受热,添加剂成分被释放了出来,才会造成这种现象。
那这种肉就不能吃吗?
其实不然,这种肉卷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用量也都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包装上都会与食材、配料一同注明出来。
只是很多消费者单纯认为“羊肉就是羊肉”,只觉得价格有高有低,往往不会留意它除了羊肉之外,还含有什么其他成分。
说直白一些,就是厂家利用了消费者对羊肉的“信息不对称”,来更轻易地赚取利益而已。
就像那些用猪肉、鸭肉合成的“培根”一样,配料表上也都明确标注出来,但市面上的销量照样比“纯猪肉培根”好——就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猫腻,所以它的受众群体才会更多。
所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唯一担心的就是,那些本应该便宜的“调理肉”、“合成肉”,被以假乱真当成“纯羊肉”卖。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在买回家后,即便发现不对劲,也很难有条件用专业手段去检测证明,它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
如何分辨“原切肉”
首先看“成分”:正常的原切肉,配料表中只有“(牛、羊)肉”,并且价格会略高于肉块本身。
其次看“纹理”:原切肉的花纹往往十分不规则,而“调理肉”则因为经过混合加工,每一片都非常均匀、细腻。
最后看“颜色”:原切肉色泽鲜亮,不暗淡,而“调理肉”因为腌制过,颜色往往发灰发沉。
——轻肥说——
说了这么多,也绝非是宣传“反羊肉片”论,旨在提醒各位吃货,一定要在饮食上注意安全,切莫贪图小便宜,以免吃出问题,得不偿失。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将鲜肉块买回家,放在冰箱下层冷冻2小时左右,冻到成型但不坚硬时,再用快刀切片。
如果条件好的,也可以多买一些羊肉,让老板给卷成卷,在冰箱冷冻着,吃的时候提前2-3小时拿出来,缓一缓冻劲再切片就可以了。
虽然麻烦,也没有机器刨出来的轻薄、均匀,但最起码吃起来更放心嘛!
·END·
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专注美食多年,欢迎关注,带给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