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脆皖鱼多少钱一斤(在广东)

发布者:金悦
导读海报|林小羽 ©《披荆斩棘的哥哥》落幕了,但大湾区哥哥们,却让“大湾区”实实在在地火出了圈。“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是我国最繁华、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不到全国5的人口,贡献了近12的GDP。▲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海报|林小羽 ©

《披荆斩棘的哥哥》落幕了,但大湾区哥哥们,却让“大湾区”实实在在地火出了圈。

“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是我国最繁华、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以不到全国5%的人口,贡献了近12%的GDP。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港珠澳大桥 图|0阳光不锈0 ©

说到吃,大湾区也是大哥级别的。

“人在中国,吃在广东”,

问一句广东有什么好吃的,

生在美食天堂的广州人会跟你说:

“走,去西关饮早茶!”

佛山人会跟你讲:

“食在广东,厨出凤城。

没有吃过顺德鱼生,不算来过广东。”

《寻味东莞》《寻味顺德》,

小到一个市、一个区都要拿一部纪录片致敬。


但一说到珠海,好像人人都只记得它的

宜居、小岛多,是去澳门的中转站。

但珠海美食却很少被提起,甚至有人跳出来

说:“珠海是广东的美食荒漠之一”。


趁假期,我投奔了毕业后定居在珠海的老同学,

跟他们在珠海过了几天“慢日子”,

我真切地感受到,

若只是路过珠海、匆匆一瞥的人,

注定要跟这里的美食擦肩而过。

到珠海,只有静静地走,慢慢地吃,

才会发现,这里既有安静的底色,也有生猛的新彩。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珠海横琴 图2|酒醇肉香 ©


01

在珠海,人人安居乐业


珠海,以弹丸之地,依傍海洋走过千年。

它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被誉为“百岛之城”。


它是广东最“小”的城市,

面积仅占全省0.96%,

只有清远市的1/10;

身处珠江出海口的它,大片的陆地,

被密布的河网和海洋分割成146个海岛,

也被称为广东最“散”的城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珠海曾被嘲“只有一条马路,一盏红绿灯”,

下辖仅有香洲、斗门、金湾三个区,

但从香洲到斗门、金湾就像回趟娘家那么远,

轮渡都要一两天。

一位出生在70年代的横琴人回忆说,

父母去种田要走一两个小时,

那时还有“生不到横琴、死不到广州”

(横琴生活条件恶劣,广州物价高死不起)的说法。


哪怕靠近港澳,拥有和深圳一样的命运开局,

但珠海被水文割切的土地,

也让这里一度成为经济的孤岛。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历经40年,珠海凭借路桥“逆天改命”。

截止2020年底,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72.57公里,

拥有超过500座桥梁,让珠海人通勤不再靠摆渡;

身长相当于旧金山金门大桥20倍,能扛下16级台风的港珠澳大桥,

让原本去香港的通勤4小时缩短到一部剧的时间。


路桥为制造业、新兴产业引进了资本和人才,

珠海,从以农业、渔业为主业的小县,

实现了人均GDP全省第二、人均富过广州的里程碑。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被桥梁托起来的城市”。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RickRao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2|流浪阿智 ©

如今的珠海,新旧并存、老少咸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珠海就业和生活。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珠海常住人口243.96万人,一年猛增42万人。

常住人口十年增长率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

这里有海滨路、灯塔、歌剧院、海洋公园,

是一座浪漫的海滨花园城市。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在原生态的淇澳岛,你可以租辆自行车,

沿着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慢悠悠地呼吸生机。

在“珠海马尔代夫”外伶仃岛,

阳光眷顾的海岸线、洁白细腻的沙滩,

堪称“蜜月胜地”。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珠海外伶仃岛 图1 2|Young&Lily ©

这里也有传统岭南风味的宗祠碉楼、走过民国风雨的骑楼老街,和临海而渔的宁静渔村。

在珠海生活,你可以见到早上为生活奔波,晚上和对象拍拖的年轻人;

也能在海滨公园和早茶档发现热情的大爷大妈。

逢节假日,年轻人的沙滩蹦迪,跟疍家人的水上婚嫁一样锣鼓喧天。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东莞负婆 ©


02

海洋鲜味,四方食客赠吃心


江河交汇、水网交织,虽曾阻隔着交通,

却也形成了肥沃的滩涂、渔场。

其中蕴藏的顶级海鲜和丰饶河鲜,

千百年来一直哺育着珠海人的肠胃。


用海鲜打开珠海,是最生猛的方式。

横琴蚝、斗门黄沙蚬、白蕉海鲈、

黄金风鳝、南屏脆肉皖、金湾黄立鱼、

高栏港桂虾、万山岛对虾……


它们不仅在故乡珠海,生猛地演绎鲜美滋味,

也作为珠海的名片,走向全国和世界的餐桌。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Sun0001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2|Mad–Max ©

“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冬春两季是吃横琴蚝的好时节。

咸淡水交汇的珠海海岛,无疑是理想的天然蚝场。

涨潮的时候,水能盖住生蚝,

退潮的时候,生蚝又能露出来晒晒太阳。

这里养出来的横琴蚝,以大、肥、白、嫩、脆,傲视群蚝。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草帽岛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地处珠江出海口的斗门,江水与海水交汇,

也自然形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

上游冲来的大量有机物在这里淤集,

加上气候温暖、风浪平静,

这里成了蟹、鱼、贝等鲜味的极佳养殖地。


乾务镇重壳蟹,有“斗门第一蟹”的美称。

每年三月和十月退潮后,

重壳蟹在成为膏蟹前,旧壳将去新壳将生,

两壳上下重叠并存,其新壳软肉可食。

此时最是肉厚膏肥、肉质嫩滑,

但这样的极致鲜味少得可怜,

一千斤蟹只出十斤重壳蟹,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Summer ©

每年北风起,斗门黄金村渔民也要开始“装”风鳝。

肉质滑嫩结实、肉多骨少的黄金风鳝,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切成环状用豉汁蒸,绝对是岭南人的最爱。

肥而不腻、鲜美甘香,吃过的人都夸这一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北到黄渤海,南到南海一带,都有海鲈的身影。

而在“中国海鲈之乡”斗门白蕉镇,

这里的海鲈产量,占全国近50%。

脂肪含量高、肉质细白嫩滑,

有“鱼”香而无土腥味,让白蕉海鲈风味独绝。

哪怕制作成冰鲜,仍鲜美清甜,清香而不腥。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豉汁蒸鳝 图|MienlandSiu ©

等到来年三月,斗门莲洲镇一带的沙蚬,一日肥美过一日。

当地人会像炒田螺一样,

将蚬配以姜、蒜等佐料,猛火翻炒到蚬张口,

再洒上料酒和辣椒,味道浓郁,够野味!


莲洲烧禾虫,只有广东人才敢“炒作”的生猛料理。

常生长于沿海或河口的浅滩上的禾虫,

在秋季,它们会栖身于水稻田,以腐烂的稻根为食。

吃禾虫很讲究季节,一般是在夏秋两季,霜降前,

又以秋季水稻的晚造收割季节的禾虫最为肥美。

满满一锅禾虫炒至爆浆,肉质肥硕,皮薄甘香!


向海洋敞开怀抱的珠海,

收获着一年四季的满满鲜味,

也招来了四方食客的一片吃心。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HapiiiJoyceee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2|忘忧草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3|陳小雲 ©


03

乡间滋味,肉香不怕巷子深


在珠海广阔的西部地区,世代劳作的人们最擅长就地取材。

在乾务镇虎山村蜿蜒交错的深巷里,

一只金巢琵琶鸭已香了百年,

若非村里人带路,很难找到这酝酿美味的源头。


它的原料就地取材于田间地头。

虎山村河涌交错,村中白鸭成群。

当地也盛产荔枝,最懂就地取材的劳动人民,

就利用荔枝柴来烧制鸭子,

又根据烧鸭外型神似民间乐器琵琶,

正式把这种烧味取名为“琵琶鸭”。


虎山金巢琵琶鸭加工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黄仲仁,

如今仍以传统明炉手法进行制作。

先用热水滤掉鸭身上的肥油,减轻口感的肥腻;

再用秘制酱料腌制、挂晾,

用糖浆加料酒扫涂匀称,鸭肉更加酥香;

转至冷房风干,最后烘烤。


烘烤早一分不入味,久一分肉质变柴。

把风干的鸭子放进壁厚20厘米的烘炉内,

辅以荔枝木烘烤。

新鲜出炉的琵琶鸭外脆里嫩,

甜中有鲜,肥而不腻,隐约透出果木香气。

蘸上酸甜的梅果酱,又添爽口味觉,

挑逗着食客疲倦的味蕾。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meio_o ©

另一道隐藏在深山里的肉味,同样惹人寻味。

在大赤坎,当地无人不知“肥仔强”。

他是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的第三代传承人。

当年,他的祖父从南洋学来传统广式烧腊的技艺,

又独创了自身的酱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并带回故乡大赤坎。

如今,这道传统美味在“肥仔强”手上,得以发扬光大。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白白胖儿 ©

每天,肥仔强都要从本村、斗门墟和莲洲镇横山等地,选购当地农家自养、当天屠宰的幼骨猪中的梅头肉(猪肩肉)、水肋排(猪肋排中的上乘部分)。

经过酱料调味、腌制、晾干后挂起烘烤,期间发生的美拉德效应让焦香的风味溢出,但食客必须焦灼地等待两小时,才能吃上这份色泽光润、滑爽不腻、脆而不韧、咸中带甜的美味。


一道道乡间佳肴,曾在旧日里滋润着农民因劳作而困倦的味蕾,

今日,也用醇厚的风味犒劳着不辞万里寻香而来的食客。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Summer ©


04

客家风味,惹得神仙过海来


珠海本是百越之地,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

便有客家先民迁入此地。

在唐家湾,向海要田、亦农亦渔的客家人,

也借着这一方水土的物产,祭拜各路神明。


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和中元节祭祀,

注重传承的客家人都会在陈设供桌之上,

摆置牲醴、茶果、糕点。

三月初三吃叶仔,四月初八吃蔹西饼,

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芋头糕……

不同时令的物产,满足各路神明的的胃口。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XIANG_哥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2|浮云卷卷 ©

虽然今天品尝茶果,已经不再受时节所限,

但客家人制作茶果的选材、技艺仍以传统为重。


在唐家湾官塘村,快80岁的佘婆婆,

仍坚持纯手工技艺制作茶果,只用柴火蒸熟,

每份才卖一块多。

我最爱的叶子糍,甜口有豆沙馅,

咸口的则是花生拌上虾米、猪肉粒、盐和葱花,

包进糯米粉团里捏成圆包状,

再裹上涂了生油的芭蕉叶,

挤得满满当当地在笼里蒸熟,清香软糯。

这份对抗着快餐文化的珍贵的传统手艺,

即使藏在深巷、居于偏僻,仍值得我们去寻味。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浮云卷卷 ©


05

百年陈味,老街骑楼有兰芳


穿越到斗门老街,这里翻修过的骑楼,

仍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特色,

结合了岭南传统的骑楼样式与欧式的繁复花纹,

充满欧亚风情。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1|行者名宿周边游 ©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2|LAO LIANG ©

斗门曾分属新会管辖,

胜兰号的老板陈先生,祖上便是新会人。

清末民初,陈先生的曾祖母从新会来到斗门谋生,

带来了家乡的手艺,也带来了家乡的陈皮。

一进胜兰,扑面而来的陈皮香,

各个年份的陈皮一字排开,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

宛如展品一样静静地讲述着这家百年商号的历史。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陈先生曾祖母出身书香世家,从小爱种养兰花,后来家道中落辗转到斗门,做生意经济好转,又开始重新种兰,有了今天的“胜兰号”。如今店铺二楼的阁楼仍有一片兰花园。


招牌“三宝扎“,采用上等的青榄制成的咸橄榄,

用陈皮将其包起来,外面绑上一圈禾秆草。

再用粗盐掩埋在玻璃缸里腌制一年。

是广东人化痰、止咳、润肺的宝物。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印象珠海 ©

胜兰号也顺应食客歇脚就餐的需要,

在店里开设茶楼,并将自己的招牌,

运用到自家的茶楼菜式中。

陈皮扒鸭、老鸭汤,陈皮渗进肉里、熬进汤里,

虽化作无形,却香入肺腑。

还有一道食客们最爱的腊味海鲜干焗饭,

腊味的油脂渗进米粒,咸鲜俱足,油润甘香。


从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站稳脚跟,

既守家底又创新意的胜兰号,

历经百年仍有兰香不断。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曾有人说:

珠海,是他实现安居乐业理想的第二故乡。

这里既有大都市的繁华,也有小城市的慢生活。

快节奏的深圳,带不动它的节奏;

比起广佛,又拥有了毗邻港澳的地利。


在珠海待了几天,我才懂了朋友小两口

为什么离开广州,坚定地选择在珠海定居,

因为它宜居,却不仅仅是宜居,

它向大海敞开怀抱,

容纳得下普通人的小日子,

也装得下年轻人对未来开阔的想象。

而支撑这茫茫人海和远大理想,

定是这背后的一方水土,一方美食。

在广东“第二富”城市,有244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图|Mr华-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