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不便,足迹却遍布50多座城市,拜访60位匠人,总行程超过一万公里
匠人唐剑
三岁一场高烧过后,唐剑因小儿麻痹症左手与左脚落下了不便,但这没有限制他的足迹。
从2015年到2017年,唐剑通过搭车和骑电动三轮,先后三次踏上了寻访手艺人的旅程,足迹遍布50多座城市,其间拜访了从事打铁、皮雕漆画、柴烧壶、彩绘泥塑等的60位匠人,总行程超过一万公里。
因为左脚不便,他在赶车时崴过脚,爬楼梯摔伤脊椎,甚至翻过车,但他还是觉得值得,“在路上,我一点点丢掉了杂念。”从最初想着搭建一个手艺人与残障人士沟通学习的平台,到自己先学精一门手艺来帮助其他人,经历一番磨砺后的唐剑在广州开班收徒,帮助起身边的残障朋友。
■采写:记者 黄驰波 ■受访者供图
“25岁以前不停地折腾”
在番禺钟村,唐剑租了个一层小院子。门虚掩着,左边的绿植点缀了一丝生机,恰如这间工作室的名字:HOPE(希望)。右边客厅放着两套桌椅,是学徒们的工作台。另一间屋子分类摆着制皮工具与原材料。
傍晚,唐剑俯在工作桌前给皮带上色。他个头不高,左手撑着皮带防止滑动,微微蜷曲着。不仔细瞧,根本注意不到他左手比右手细了将近一半。
2015年以前,用唐剑的话来说,他一直在“不停地折腾。”“上大学前,我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广安县。”2011年大一没结束,唐剑从西南科大休学,在来年春天成为一名北漂。
“面试了20多家公司,终于有一家没底薪的销售公司接纳我。”半年后,他从“幕后”的电话销售员走到台前,陆续有企业请他去做演讲。
2014年,他又与别人合伙创业团队,为白领送配菜。四个月后团队解散,欠下10多万的债务。其间有创业团队找他做合伙人,唐剑拒绝了,他跑到农庄去种了8个月的菜。
还完债务后,唐剑决定停下来,寻找手艺人,做想做的事情。
一寻
遇上皮艺手艺人“老虎哥”
2015年7月,唐剑带着“残障人士可以学什么手艺”、“搭建一个手艺人与残障人士的平台”的念头,计划沿丝绸之路开启第一次寻找手艺人的旅程。
他从北京坐火车到西安,朝大西北进发。在甘肃,见到了打铁、做竹编的手艺人。在陕西“民间工艺之乡”凤翔,遇到了当地做彩绘泥塑的“胡老”。唐剑在六营村住了下来,跟着胡新明学做泥塑,“因为左手不便,始终很难捏出那种栩栩如生的泥偶。”
“每次去拜访,走下来发现不适合自己。抱有希望,但又失望。”最遗憾的一次在云南,唐剑见到银饰雕刻技艺,“很喜欢,觉得很有特色。”但制作银饰需双手配合捶打,唐剑说,“第一次感到非常遗憾。”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番苦寻后,唐剑在青海遇到了“老虎哥”孔繁虎,这位因皮雕制作闻名当地的匠人成了他的皮艺启蒙人。
2016年国庆后,在路上三个月,唐剑在朋友的引荐下见到老虎哥。唐剑回忆道,第一次见面,他们二人就颇为投缘。跟着“老虎哥”学艺时,因左手无法使上力,唐剑笑称,“第一道皮就裁歪了。”这时周围人劝唐剑,“玩不了就别玩了,小心刀子。”
对于这种声音,唐剑表示,“习惯了,以前我去扫地都会有人说,让我来吧。”唐剑说,时刻会遇到这种情况,“已经不介意。”
在“老虎哥”的帮助下,唐剑完成了第一个成品,后来他通过讲述寻匠的故事,在群里把这条皮带以3600元的价格拍卖了出去。
唐剑本想沿着这条路继续寻找手艺人,因为大雪封路被迫调整了计划,南下重庆沿长江而行,并在这一趟的终点站合肥遇见的林艳茹。林艳茹在2008年因一场手术失败后双腿瘫痪,振作后苦学成为软陶能手,“林艳茹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鼓励。”
二寻
木刻艺人一句话点醒了他
结束了这段旅程后,唐剑开始每星期去京津冀找皮艺工作室“蹭课”,“老师在教学员,我就站在旁边听,能听一会儿是一会儿。”更多的时候,他在网站上搜视频自学。一般人学做皮艺上手都挺难的,更何况他的手不方便。他在打孔拿不稳板子,“像别人缝线能很轻易地拉,我要用手臂的力量缠很多圈。”随后他想到办法,划线打孔左手按不住,他改用秤砣来压,“别人划线只需要30秒,我要几分钟,但最终也能完成。”
当熬夜做成第一个皮带成品时,唐剑感慨,“很有成就感。”从挑选皮条带原材、砂条打磨、擦拭染色到最后安装皮孔、打磨封边,一条皮带完整的工序有20多道。半年后,他已经可以双手熟练协作完成。
后来唐剑又走了第二次寻访之旅。2016年8月,他走访内蒙古、宁夏、西藏和广州,用视频记录手艺制作。路上大部分手艺人婉拒了唐剑搭建学徒平台的计划。在拉萨,他遇到了一位木刻艺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对方说:“与其到处寻找搭建手艺人与残障人士的平台,你为什么不自己先学精一门手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一来,你还可以帮助其他人。”
于是,唐剑决定抛弃杂念,专心于皮艺。
2016年10月底,他来到广州。白云区一间工作室的负责人邀他为残友免费开一个皮艺制作的培训课程。“全部课程学下来的只有四个人。”唐剑补充道,“也能理解,很多人是因为各种身体的限制没法学习皮艺。”
眼看计划没达成,唐剑决定继续“折腾”。
三寻
打磨心性后在广州开起工作室
2017年5月,唐剑在广州一个读书会上认识了女友小小。当唐剑在朋友圈发布第三次带着皮艺走完东部沿海地区的计划后,小小更是对他刮目相看:“他执行力特别强,整个计划在一周之内就做出来了。”
然而,第三次寻访之旅出师不利。7月抵达福建南日岛时,唐剑的车翻了只能回广州。休整半月后,他决定“破釜沉舟”,卖掉家当,只留下一套皮艺工具,再次从莆田出发。
北上期间,因为经费紧缺,露宿街边成常态。这趟旅行间隙,唐剑一有空就做皮带。八月的福建烈日炎炎,在一个凉亭里,老人围在唐剑身边,见他左手灵活地协助右手穿线,给皮带打磨封边,大家把腰上掉漆的皮带取下来,让他帮忙修。修好后,这群老人又都买了一条他做的皮带。
看着老人系上新皮带,唐剑的疲劳一扫而光。77天后,唐剑抵达丹东,此前他曾幻想过无数种抵达终点的画面,“痛哭一场”或是“喝酒庆祝三天三夜”。但真正抵达终点,站在气温只有10℃的鸭绿江边时,他反而很平静。这次旅行让他琢磨通了一点,一些手艺人不愿收徒,“因为他们有疑虑,收了一个徒弟就得负责,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所以比较谨慎。”
三次旅行,唐剑正好走了一个“圆”。28岁的唐剑,选择在他眼中包容性很强、皮艺氛围不错的广州住了下来。
现在,除打磨上色、对接缝线等工艺,唐剑还会复杂的雕刻装饰的皮带制作。他定了个计划,决定边教边学,逐步帮助100位残障人士学会皮艺。他在20多位报名者中,挑中了从长沙赶来的见伟与洪闯。两个徒弟有听力障碍,唐剑在工作室添了小黑板方便写字沟通。他从基础工艺开始,教徒弟们做皮艺。
三次旅程打磨了唐剑的心性。对于匠心,唐剑现在有自己的理解。“我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的,很清楚如果能教会身体不便的朋友一门手艺,他就能活得更好。”他赞同“学手艺,先学做人”的观点,“我在路上遇到的大多数,其实都是很平凡的手艺人,默默地做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