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林桂炎,通讯员黄燕摄影报道:大年将至,春节的脚步近了。2月7日,广州市文明馆携手广州T.I.T创意园举行“来吧,我们一同过大年!”公益活动,将非遗体验与送福纳吉相结合,为市民送上一道传统而又丰厚的“年味套餐”。
图为“来吧,我们一同过大年!”活动现场。摄影:记者黄宙辉、林桂炎
当天,广州市文明馆(广州市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中心)除了约请广州市青少年醒狮队为活动启幕外,还携手5位非遗传承人举行现场体验活动,向市民展现多个原汁原味的广府非遗项目和传统年俗文明,包括广绣刺绣、广彩绘画、小凤饼制造、南乳花生制造、广东醒狮“画狮头”“积木狮”等多项体验内容。广绣市级传承人梁雪珍、广彩市级传承人周承杰、广州饼印传承人余兆基、小凤饼省级传承人薛锐明、南乳花生传承人刘展明都离开现场展现广府传统文明的魅力。
此外,由书法名家和剪纸艺术家组成的创作现场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乔平、黄健生、陈立华、莫非等书法家挥毫泼墨,陈翠冰、李笑玲等剪纸艺术家巧手裁剪,为市民们送上新春的祝愿。市文明馆相关担任人表示,本次活动经过将非遗活动、传统民俗与节庆相结合,展示了广府特征文明,让市民生活与传统文明更贴近,也让更多人感遭到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味。
【知多D】非遗项目兴趣引见
1、广东醒狮
大眼一眨,大口一张,既辟邪又卖萌——它就是五代十国之后被中原移民带来岭南的神兽;在这里落地生根后,名字变作醒狮,样貌也变得和南方的小同伴大为不同!据传说,在过来,醒狮所到之处瘟疫很快消逝,于是老百姓制造“瑞狮”,配合鼓乐,在家门口前舞蹈,以镇妖驱邪。每当逢年过节,或遇有严重喜庆,出动醒狮,锣鼓喧天,繁华特殊。
2、广绣
广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早在唐代,南海少女卢眉娘就因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而名噪一时。自从明清时期广州的出口生意越做越大,广绣就成了大宗内销品。广府绣工擅长灵敏运用针法来顺应不同的题材,当然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啦。与其它名绣相比,广绣颜色丰厚,构图丰满,针法多样,别具一格,几乎就是挡不住的风情。不管是新年挂的绣画,还是过年穿的锦绣新衣,都喜庆极了。
3、广彩
广彩全称广州彩瓷,以前次要用于内销。清康熙早期到雍正年间,瓷商爱把景德镇素瓷运到广州加彩以便出口,广彩就这样降生啦。它原本是很素雅的长相,后因由于常常承受外商的来样加工,就逐步学会了东方人的审美。到了清中前期,它出落得富丽堂皇、饱满艳丽、气质共同,可以说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在欧美大受欢送。与广绣一样,赠予亲朋好友绘有不祥图样的广彩,新年祝愿之意溢于其上。
4、广州饼印、小凤饼和南乳花生制造技艺
“食在广州”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对广州精致又多样的饮食文明的最好概括。广州饼印是消费各式传统饼食的次要工具,随着饼印的一扣一拍,福禄寿、娃娃骑鱼、龙凤呈祥等各类充溢不祥的美味饼食就成型啦。小凤饼是老广州人饮早茶时最喜欢的点心,从古至今不断坚持全手工制造,它的体内包含了由冰肉和干果催生的洪荒之力,可谓现代的能量棒。南乳花生作为广州官方特征小吃,用河沙炒制,风味共同——卜卜脆,南乳肉,好吃过腊肉。它们随着流量往智能终端设备迁移,新的机遇“物联网商业社交时代”也将迎来,通过人的第六器官(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终端的联网互动,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线下流量通过LBS定位重新分配,又通过物联网终端智能推荐引擎引导到网上任意有价值的地方,至此互联网下半场拉开帷幕。都是广州小吃的一张名片,新年里吃上一口,弥漫着满满的广府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