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知识局
编辑/万物知识局
前不久,浙江象山石浦的一个渔民,发了一笔横财!
照常在济州岛附近海域捕捞的他,意外捕获了一条巨型野生大黄鱼!重量足足有7斤!这可让渔民乐开了花。毕竟野生大黄鱼,一年都见不了几条。更别说体型这么大的大黄鱼了!
野生大黄鱼的生长速度非常慢,平均一年只长300-400克左右!也就是说,渔民眼前这条7斤重的大黄鱼,至少已经活了十几年!
这样体型的野生大黄鱼,简直是“寸鱼寸金”,目前市场上野生大黄鱼的市场价,一般在四五千一斤,一公斤就能卖出上万元!
渔民手里的这条大黄鱼,最少也能卖出三四万元的高价!
去年3月份左右,一条7.17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就被人以7.2万的高价买走。无独有偶,去年还有一条9.1斤的野生大黄鱼,更是被卖出了14.5万的高价。
之所以出现这样疯抢的情况,还是因为野生大黄鱼的数量实在是太稀少了,很多时候,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吃得到。完全是要靠拼手速!
现如今的野生大黄鱼,已经不能用价格来衡量了,就连有着海鱼价格天花板的蓝鳍金枪鱼,在野生大黄鱼的面前,都不算什么!
2018年的一份“天价菜单”,更是刷新了人们对野生大黄鱼的认知!
账单显示,在西郊5号用餐的8位客人,一顿饭就花了41万的高价,其中最贵的一道菜是7.4斤的野生大黄鱼,总价高达11万6920,价格实在是令人咂舌!
然而在懂行的人看来,这个价位并不算什么!
一位餐饮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曾表示,一般三斤左右的野生大黄鱼,招待的都是身份很尊贵的客人,价格都在一两万左右!7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更是有市无价,就算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到了现在,野生大黄鱼的价格依旧是只增不减!
那么野生大黄鱼为何能卖出如此高价?
它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大黄鱼曾是四大海产之一,属于石首鱼科,是一种温暖性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其中就包括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北部等地区。
野生大黄鱼的体长一般在30-40公分左右,重约400-800克!大黄鱼的全身都是金黄色,侧面还有发光颗粒,在阳光的折射下金光闪闪的特别漂亮,也是因此,大黄鱼也被人们称为“黄金鱼”!
因为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大黄鱼主要生活在近海水域的中底层,一旦水温过低,大黄鱼就会进入更深一些的海域生存,到每年产卵的时候,它们就会游进河口区域,形成鱼汛!
在一代老渔民的记忆里,大黄鱼的可谓是当时卖得最多的鱼类!20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仅仅东海地区的大黄鱼产量就高达100000吨!因为产量太多,当时的大黄鱼有时甚至能卖出5分钱一斤的低价,实在卖不出去的大黄鱼,就直接喂给了鸡鸭。
仅仅30年左右的时间,大黄鱼身价已经翻涨了10万倍不止!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中国人吃大黄鱼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古本竹书纪年》中曾记载,夏代的第九代王曾“狩于海,获大鱼”。这说明当时的古人,已经有了海上捕鱼的能力。到了两晋时期,大黄鱼已经成了国人餐桌上的美食!就连之后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曾夸赞过大黄鱼的美味!《与人帖》中就曾写道“石首鯗,食之消瓜成水”其中的鯗,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鱼干”。
那么鲜美的大黄鱼,为什么要被制作成鱼干呢?
这是因为作为海鱼的大黄鱼,一旦离开海水,就会迅速死亡!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压在舱底的大黄鱼就很容易腐烂发臭,腥味非常明显!
为了防止辛苦打捞的大黄鱼浪费,渔民会在打捞上来时,就对大黄鱼进行简单的处理,先从鱼的背脊处直接剖开,再用粗盐暴晒腌制,挂在桅杆上风吹日晒两三日,就成了美味的黄鱼鯗!
再到后来,掌握了大黄鱼的生活习性和洄游路线的古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捕鱼方法!他们利用大黄鱼在生殖期发声的特性,在捕捞大黄鱼之前,先用竹筒探测鱼群,再用渔网截流捕捞。
渐渐地,来自海洋的大黄鱼也成了平民桌上的美食!
大黄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身上最珍贵的就是鱼胶,营养价值极高!从前的渔民,会把大黄鱼的鱼胶存放在米缸里,一放就是很多年,等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大黄鱼的鱼胶,不管是对孩子长身体,还是女人坐月子来说,都是大补的东西!
大黄鱼跟口感爽脆的咸菜更是配成了一道传统的渔家美味--“咸菜黄鱼”。江南的人对大黄鱼这种美味,可谓是趋之若鹜!
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黄鱼都是中国最常见、也是最便宜的海鱼!
浙江的舟山渔场,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渔场。作为东海大黄鱼的主产地,舟山渔场因为有长江、钱塘江、甬江三大入海口,那一区域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再加上各沿岸的冷水团在此交汇,在水流的搅动下,水里的养分得到充分的上浮,吸引了很多的大黄鱼栖息、洄游、产卵!
如此丰富的渔业资源,让这里的大黄鱼,千余年都取之不竭!
而且直到上个世纪中期,大黄鱼的数量依旧有很多。1970年4月,上海的《解放日报》还以海上捕鱼获得巨大收获为主题,报道了“一对渔轮一网就捕捞到了十万多斤大黄鱼的事迹”,最夸张的是,一到汛期,大黄鱼的数量多得简直是铺天盖地,整个上海滩都成了大黄鱼的世界!
因为数量太多,当时的十六铺、吴淞水产码头上,全都是用脚踏三轮车拉载大黄鱼的人,时间一长,这种三轮车就成了大家口中的“黄鱼车”!
大街上黄鱼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家家门前几乎都挂着黄鱼,除了黄鱼干,人们还制作出了黄鱼罐头,炸黄鱼等美食。三角钱一罐的炸黄鱼,简直就是上天送给平民们的美味佳肴!
再加上大黄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次就能产出100万粒!大黄鱼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黄鱼的产量出现了骤降,直接从顶峰降到了谷底!
其中的上海渔业尤为明显,1975年上海渔业的大黄鱼捕捞量高达1万吨,到了第二年,大黄鱼的捕获量直接降低到了年均1000-2000吨的程度:再往后的80年代,上海渔业的大黄鱼年均量仅有几百吨:1990年更是出现了历史新低,年捕获量只有50吨,连鼎盛时期的1%之一都没有!令人唏嘘不已。
那么一次产卵高达100万粒的大黄鱼,是如何被吃到快灭绝的?
这其实跟大黄鱼体内的一个部件有关。
作为石首科鱼类,大黄鱼的头部有一对大大的耳石,这对耳石主要是由碳酸钙组成,有着保持平衡和听觉的作用。
一旦大黄鱼在水里出现身体不平衡的状态时,这对耳石就会压迫感觉细胞,让大黄鱼迅速调整状态,保持身体平衡!
不仅如此,大黄鱼在水里游动时,外界一旦有声音传出来,就会刺激大黄鱼的耳石和感觉细胞,让大黄鱼能听到声音!
这对鱼类来说本来是一个特殊技能,然而遇到狡猾的人类,却成了它们的灭顶之灾!
渔民完美的捕鱼方式,直接抓住了大黄鱼的“命门”。
渔民发现震动声会让大黄鱼头骨里的两颗耳石产生共振,进而导致大黄鱼身体失衡乃至昏死。这样他们就能轻易将大黄鱼,赶进他们的渔网,运用这一声学原理,渔民们发明了敲罟捕鱼法!
为了捕捞更多的大黄鱼,大批的渔船会同时出发,利用旗帜和灯笼沟通信息,一旦发现大黄鱼群,这些渔船会迅速形成一个包围圈,用敲打竹杠的方式,利用水下声波将大黄鱼晕震,剩下的船队则会将昏死的鱼群赶进大张的渔网中!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大黄鱼在敲罟的捕捞方式下,即使最后不被捕捞,它们也会自然死亡!因为大黄鱼在受到惊吓,突然上浮后,会在水压的影响下,出现内鳔压出外口鱼眼突出的情况!
敲罟这种捕捞方式虽然迅速,但是对大黄鱼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无论大小,无论老幼,大黄鱼都会全部死于非命,也难怪会有渔民感叹,这样不顾以后的将大鱼小鱼全都捕捞完,这一行也干不长!
也是因此,清代的湛江地区,曾立下“永禁碑”,发誓永不再用敲罟这样的“自杀式”捕鱼法!
然而在舟山渔场,这样的捕鱼方式还在继续,渔民对大黄鱼的毁灭性捕捞依旧没有停止!
一旦发现大黄鱼群,舟山渔场内就是“千船赶集”的壮观场景!
1974年春天,浙江省组织了2000多条帆船前往中央渔场捕鱼,将大黄鱼“老窝”端的一干二净,也就是这一年,舟山渔场的大黄鱼捕获量,一下从10万吨激增到了16.81万吨,直接创下了中国渔业史上大黄鱼捕获量的最高纪录!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东海大黄鱼资源,从此一蹶不振!
上世纪70年代末,出海的渔民已经很难再拖着金灿灿的大黄鱼,满载而归了!第二年,因为大黄鱼数量稀少,就连延续百年的鱼汛都难以形成了!
就算是到了现在,野生大黄鱼都是一尾难求!3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更是直接身价上万,成了普通人家难以品尝的“富贵菜”!
像浙江象山石浦渔民捕捉到的7斤大黄鱼,更是极其罕见!
见此情况,国内不乏有人开始人工养殖大黄鱼,到了现在,我国的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是野生大黄鱼的处境还是非常危险!
因为人们发现,人工养殖的大黄鱼跟野生大黄鱼,简直就不是一个品种的。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不但变得短而粗,就连其体内的脂肪含量都高了很多,这样的口感跟野生大黄鱼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尽管人们已经研发出了类似脱水、低温脱脂等工艺,来改善人工大黄鱼的口感,但是它还是不能跟也生大黄鱼相比。这种对比之下,反而加剧了人们对野生大黄鱼的追求!
明明都是同一种鱼,为什么人工养殖的会比野生的差那么多?
这会不会是商家专门搞出的噱头呢?
事实上,这一结果的出现是有科学依据的!福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就曾做过相关的测试试验,研究中他们发现,野生大黄鱼的肉质中的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的总量,确实比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多得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从口感风味上来看,野生大黄鱼确实比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好得多!
至于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科学人员分析这是因为野生的大黄鱼,经常处于饥饿且运动的状态,再加上野生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很慢,这会让它们的肉质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因为圈养,经常会出现近亲繁殖的情况,这些大黄鱼很大程度上,会出现畸形的情况。
所以,最后命运最悲惨的还是野生大黄鱼!
尽管野生大黄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次就能产卵20-100万粒,但是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现如今的水域条件下,野生大黄鱼的孵化率、成活率都不高,再加上生长速度慢,繁殖周期长,野生大黄鱼群的恢复可谓是难上加难!
到了2016年,野生大黄鱼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著名的吕泗渔场也为了能恢复野生大黄鱼群,执行了20多年的休渔期!尽管如此,野生大黄鱼的繁殖效果依旧不太理想!
现如今大部分的野生大黄鱼,都要靠人工放流来延续!
去年6月份,我国的福建省就流放了748万尾体长超过5厘米的大黄鱼鱼苗;到了7月份,我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又和浙江省海洋渔业局,一起联合流放了700万尾体长超过10厘米的大黄鱼!
然而从最近的野生大黄鱼捕捞量来看,放流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很多被流放到海域的人工大黄鱼,因为水温、食物、天敌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出现了大量死亡的情况!
所以要想恢复野生大黄鱼百余年取之不竭的盛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也从侧面证明,对野生大黄鱼的保护真的要重视起来了!
不过我国目前并没有出台具体的保护政策,渔民碰巧遇到并捕捉到大黄鱼,也算是有了一笔“天降横财”!
但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万物在这里还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重视起来,希望我们下次再看到这种天价鱼时,都是它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