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中国决定在刚刚完工的人民大会堂里举办一场盛大的国宴。
在这场国宴上,不仅有苏联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还有越南的国家主席胡志明等80多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足足有5000多人。
然而在宴会开始前,这场国宴的负责人郑连福却是频频向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看去。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天花板居然藏着50个黑衣人。
他们神色紧张,不停地扫视着会场里的每个角落,其中一个黑衣人在看到郑连福的时候,还对着他点了点头。
那么,如此重要的场合里,为什么会出现50个黑衣人?他们究竟是谁,与郑连福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场宴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当过服务员的‘国宴总管’
作为此次宴会的总负责人郑连福,出生在1918年的天津三义庄,家里的兄弟姐妹众多,全靠在北京六国饭店当服务员的父亲养活。
但是父亲每个月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能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郑连福和其他兄弟姐妹总是会外出捡点煤块去卖钱,有时还会去给人家当小工。赚来的钱虽然少,但也能够给家里买点粮食吃。
等郑连福到了13岁那年,郑连福来到了父亲工作的酒店,希望给自己找一份工作。
随后,父亲找人给他在“北京球房”介绍了一份干杂活的工作。
在找到工作之后,父亲便嘱咐郑连福,在找工作的时候稍微机灵点,不要犯错。
听到父亲的嘱咐,郑连福点了点头说道:“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会出错的。”
自此,郑连福便开始了自己的服务员生涯。
在当时的“北京球房”里,前来消遣的客人大多都是洋人,而郑连福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屋子,帮这些客人捡球,以及在门厅当服务员。客人离开的时候,郑连福还要帮着他们穿上大衣、帽子和手套。
在这过程中,一旦郑连福出现了什么差错,这些自诩为文明绅士的客人,便会拿起自己手里的棍子对郑连福进行打骂。
尽管郑连福多次道歉,但这些客人仍旧是不依不饶,继续挥动着自己手里的棍子。
等到这些客人们累了之后,他们才会停止对郑连福的抽打,然后穿上自己的大衣和帽子离去,只留下一身狼狈的郑连福。
回到家后,父亲看着郑连福身上的伤痕,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给他买了一些药酒擦拭。
从这之后,郑连福在工作的时候更加小心仔细,并且还养成了一手察言观色的好本事。
在“北京球房”工作了三年多之后,郑连福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饭店工作。
凭借着自己这三年来积累的经验,郑连福获得了许多客人的赞赏。再加上他为人机灵,又勤奋好学,在之后更是一路升迁,开始在担任北京饭店宴会总管的职位。
北京饭店位于东长安街月王府井商业街的交汇处,是当时北京城里屈指可数的高级饭店,不仅有着先进的理念,还有着与国外一样的规章管理制度。
正是因为这样,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当天,中央政府才会将北京饭店作为国宴的地点。
而郑连福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餐饮经验,成为了这次国宴的总负责人。
参加这场宴会的人员,除了中央的领导人和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外,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和工农兵代表等。
为了贴合来宾们的口味,周总理还亲自下达了指示:“这次国宴的菜式要以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为主。”
在得知自己被选为国宴负责人时,郑连福激动的睡不着觉,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把这场国宴办的又好又隆重。
为了顺利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郑连福找到此次国宴的相关负责人,向他询问了这次出席国宴的人数和身份,以及一些外宾们的喜好。
同时,郑连福还针对各个领导人的需求,对他们的座位进行了一些特殊设计。
在弄清宴会的流程后,郑连福便带着酒店的服务员们进行了多次的演练。
无论是上菜还是摆碗筷,郑连福都给他们定下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并且还说道:“在之后的宴会上,不能够出现任何一点小失误。因为这次宴会代表着咱们整个国家的荣誉,我们必须要做到最好。”
不仅如此,郑连福还准备了其他的预备方案。例如,外宾不习惯中餐和筷子时该如何解决,上菜的过程中不小心把汤水给洒出来了怎么办等等。
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开国第一宴在10月1日下午正式举行。
看着走进来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郑连福和其他员工可以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心中也涌出了一股自豪感。
在开国第一宴结束之后,不少来宾都大加赞赏,而郑连福也因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负责和安排了上千次的高级宴会和国宴。
人民大会堂的第一国宴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9年,相较于1949年,新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大步向前迈进。
在同年8月28日这天晚上,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郑连福,突然被领导叫到了办公室。
对方十分严肃地对他说道:“老郑啊,国家准备交给你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什么重要任务?”郑连福有些疑惑地问道。
“国家准备在30日晚上举办一场国宴,来庆祝咱们国家成立10周年,地点就在刚刚完工的人民大会堂。你,郑连福是此次宴会的负责人。”领导指了指郑连福说道。
“我吗?”听到这话的郑连福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此时距离国宴开始仅剩下30多个小时了。
要想在这30多个小时里,完成相关的工作,简直是一个难题。
“老郑,这个任务很是艰巨,但我希望你能够接受,并且把这个任务给做好做圆满。”领导拍了拍郑连福的肩膀说道。
郑连福低头沉默着,过了许久,他缓缓抬起头说道:“您放心,我一定会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看着郑连福坚定的眼神,领导点了点头,对他表示十分满意。
随即,在接受任务后,郑连福立马赶到了人民大会堂,对这里的基本设施进行查看和了解。
在查看了一番之后,郑连福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人民大会堂有着7000多平方米的宴会厅,摆放500张桌子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但是这毕竟是国宴,桌子不是随随便便摆放就能够完事的,除了这500张桌子以外,还要设立出专门的桌椅供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外宾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安排乐队在此进行演奏,设立服务员上菜的通道和安全走廊等各个空间。
所以说要想在这里摆放500张桌子,空间是远远不够的。
这可怎么办?郑连福急得来回转圈,甚至为了规划整个会场的空间,在夜里拿着尺子趴在地上,不停地测量会场的面积。
可无论他怎么计算,要想在固定的空间里放下500张桌子,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郑连福坐在地上,掰着手指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次来参加宴会的人,有4000多人,除了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还有外国的领导人。”
说着郑连福还站起身在会场里边比划边说道:“这里坐领导人,这里坐工农代表,这里坐外宾,这里......”
等到了宴会厅的一根柱子旁边时,郑连福叹了一口气,直接坐在了地上,嘴里还不停地说道:“不够啊,地方不够啊。”
郑连福看着空荡荡的宴会厅,心中百感交集,国家信任自己,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可自己却是辜负了国家和政府的期望。
就这样了,郑连福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里坐了整整一个晚上,等到了第二天,天刚刚亮的时候,郑连福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一定要放500张桌子呢?
想到这里,郑连福连忙起身,拿起一旁的纸笔开始设计方案。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郑连福最终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领导人所在的主宾位置不动,在剩余的500张桌子中撤掉30张,接着在300人一桌的客人中增加一个人,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
随即,郑连福便拿着自己设计好的方案,找到了上级,向他解释自己整个布局的思路和方案。
上级在听完郑连福的想法之后,看着手里的方案草稿想了一会说道:“就按你说的办!”
得到上级肯定的郑连福,心中非常高兴,于是立刻让人在宴会厅中摆放桌子。
然而在解决完了会场的布局之后,郑连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难题,那就是服务员该如何上菜?
在此次宴会当中,总共有1200多名服务员,虽然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也都在一些高级宴会上工作过。
但是这次的宴会却与以往有些不同,不仅人数多,而且布局也同以前有些不一样,很难保证服务员在上菜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差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连福还专门对这些服务员进行了演练,可每一次都会出现一些小差错。不是服务员找不到路,就是把菜给上错了。
这次的国宴意义重大,郑连福不允许这样的差错出现。可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又把郑连福给难住了。
他看着这些服务员,脑海中突然响起了十字路的红绿灯,他一拍脑门,大声地说道:“有办法了!”
接着他让人在大会堂的厨房以及东西两个入口处,安装了三色指示灯。
随即,他便开始跟服务员们讲解流畅:“到时候所有人都按照指示灯工作,黄灯亮,你们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工作。绿灯亮,就按照之前的程序上菜。红灯亮,就要立刻停止行动。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1200名服务员齐声喊道。
紧接着,郑连福又按照这样的流畅,带着他们重新演练了一遍,结果是没有再出现差错。
国宴上的黑衣人
很快时间来到了1959年9月30日,前来参加国宴的外宾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也陆陆续续来到了北京。
另一边,郑连福在经过多次排练演习之后,心中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只等着宴会开始。
然而就在这时,郑连福的上级突然给他打来了一个电话,在电话当中,对方十分焦急地说道:“老郑,你赶紧去北京市公安局一趟。”
接到电话后,郑连福虽然不明白,但还是急忙赶到了北京市公安局。
就在他刚刚走进公安局的门口的时候,一名警察拉着他的胳膊说道:“这次国宴能不能换一个地方?”
听到这话,郑连福整个人都蒙了,宴会上的一切都已经布置好了,怎么能够说换就换。
还没等郑连福说话,这名警察又继续说道:“我们之前对大会堂的宴会厅,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发现宴会厅吊顶所使用的的木材过多,而且上面还缠绕了许多电线,很容易引发火灾。到时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所以我们想着能不能换一个地方举行。”
“这......”郑连福愣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距离国宴开会只剩下几个小时的时间了,自己到哪里去找新的场地。更何况,自己对于大会堂内部的具体情况也不了解。
无奈之下,郑连福只能对警察说道:“这,要不你们跟负责建设大会堂的同志联系一下,看看具体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警察理解郑连福,于是便将这件事向市委做出了汇报。
接到汇报之后,北京市委的第二书记刘仁立刻把负责建设大会堂的沈渤给叫来了。
不明所以的沈渤刚踏进刘仁的办公室,就被他拉着胳膊问道:“沈渤,人民大会堂为什么不安全?”
听到这个问题的沈渤也是一头雾水,问道:“大会堂怎么会不安全?哪里不安全?”
“你,唉!”刘仁叹着气指了指沈渤,接着给他说起了公安局同志认为宴会厅的吊顶有失火的风险。
听到这话,沈渤直接说道:“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在宴会厅的吊顶上使用了木材。可我们都用铁管将电线给包住了,周边也采取了消防安全措施。这些,公安局的同志们都是知道的。”
“他们知道是没错,可公安局的同志们认为这次国宴意义重大,那些安全措施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说到这儿,刘仁沉默了一会,接着又说道:“算了,我还是向总理请示,换一个场地吧。”
“不行,不能换!”听到这话的沈渤立即说道。
“为什么不能换,这次宴会又多重要你是知道的,你......”没等刘仁说完,沈渤就直接打断了他,说道:“我当然知道,可是为了这次国宴,有不少同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不能随便更换场地。”
听到这话,刘仁也沉默了,他当然知道同志们所付出的努力,但同时他也知道这场国宴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
“刘书记,我知道你的顾虑。这样好了,宴会还是照常在大会堂举行,出现了任何差错,我来承担这个责任。”沈渤拍着胸脯说道。
看着沈渤立下了“军令状”,刘仁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随即,沈渤便急忙赶到了大会堂。刚一下车,他便看到了等在那里的郑连福。
看到沈渤,郑连福立刻迎了上来。
沈渤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放心,宴会不更换场地,你做好调度工作就可以了。”
接着沈渤又进入了大会堂,找到了建工局的副局长张鸿舜,把具体的情况跟他讲述了一遍。
同时让他找来50个经验丰富的电工,每人带着一件棉衣,蹲伏在宴会厅的电线交接处。
一旦发现有着火的苗头,就立刻用棉衣把火给扑灭,紧接着下面的同志立刻把拉下电闸。
听到沈渤的提议,张鸿舜表示非常赞同,并立刻派人处理这件事。而一旁的郑连福也是松了一口气。
到了晚上6点,50名带着棉衣的电工爬到了宴会厅上开始观察,为了避免打扰到宾客,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服。
到了晚上7点,宴会正式开始,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宾陆续进入会场。
而郑连福则是一边面带微笑招呼着各位宾客,一边不停地朝着宴会厅的天花板上望去,唯恐出现什么意外。
在宴会正式开始后,郑连福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里,不断地朝着天花板上看,身上的衬衣也在已经被汗水湿透。
在经过三个多小时后,这场国宴终于结束了。
在这期间没有再出现任何的纰漏,同时不少宾客都对这次的宴会大加赞赏。
宴会结束之后,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郑连福长舒了一口气,接着便倒在床上睡着了。
这次宴会的成功,除了郑连福之后,还有蹲伏在天花板的50个“黑衣人”,他们都是无名的英雄。
在这次宴会结束后,国家对人民大会堂进行了翻修,配备了更为现代化的装备,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