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难舍难分之时,列宁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与战争》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列宁阐述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基本态度,并且谴责了那些高喊“保卫祖国”的机会主义者。
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曾说:“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列宁高度赞扬这句至理名言,他写道: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各种战争的。”
把战争视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并且把政治目的具体化为经济利益,这样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而从经济基础来考察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正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是怎样的战争?
在一战爆发之时,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德国人声称自己的安全受到俄国的危险,俄国人则指责德国人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仿佛战争只是出于各民族团体之间矛盾,而与阶级利益无关。
实际上,在广大俄国农民看来,沙皇及其官吏并不比德国人更善良些;俄国的地主也并不比欧美资本家更慈善。俄国内部充满着各种阶级矛盾,在1905年就发生了革命,虽然起义被镇压,罗曼诺夫王朝得以继续存在,但俄国内部的阶级斗争已日益白热化。这是当时的国内政治。
在国际方面,1876年到1914年,英、俄、法、德、日、美六大国集体瓜分世界。这六大国的统治阶级又都是大资产阶级,他们为了争夺世界市场与殖民地而互相斗争。六大国共同奴役着五亿以上的殖民地人口,而作为新兴大国,德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尤其尖锐。当德国人为了抢夺更多殖民地而入侵比利时的时候,英法资产阶级就说出漂亮话,声称自己为了保护比利时人的自由而战,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抢夺更多殖民地而已。那时人们都幻想和平,认为只要英法把部分殖民地“公平合理地”让给德国,就可以避免掉战争,可以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阶级不可调和,各国资产阶级间最终还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战。这又是当时的国际政治。
因此,一战只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局势的延续。为了争夺殖民地,各大国互相开战,而为了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外部,沙皇也开动战车,把无数的强壮送往沙场,并向他们宣传“保卫祖国”的口号。对此,列宁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他说:
“社会党人决不应该帮助一个较年轻较强壮的强盗(德国)去抢劫一个较老的吃得过多的强盗。社会党人应当利用这些强盗间的斗争,以便把他们一齐打倒。”
无论德国资产阶级获胜还是沙皇获胜,俄国老百姓的生活始终不能得到改善,受到的压迫也不会变得更轻,所谓的“保卫祖国”不过是“保卫沙皇”罢了。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认为所有战争都是野蛮的,不存在正义战争,这是愚蠢的观点。如果说侵略性的战争是野蛮的, 那么防卫性的战争就是正义的,这是其一。当一国侵略别国时,被侵略的一方有权采取防卫,这是人类的共识。
其二,如果说推动历史进步的战争是正义,那么阻碍人类发展的战争就是非正义的。从1789年到1871年,资产阶级是进步的阶级,他们发动英国内战、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使人类社会大踏步发展;虽然这些战争中会存在野蛮与屠杀,但整个战争于人类进步有益,故而是进步的战争。而沙皇作为“欧洲宪兵”,屡次出兵干预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积极维护封建制度,阻碍各国的发展,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处于被本国统治者奴役状态,这就是非正义的战争。
列宁说在法国的历次革命战争中,法国人虽然掠夺、侵占过他国的土地,但是这丝毫没有改变这些战争的根本历史意义,因为拿破仑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打倒了中世纪的王侯。所以即使法军侵入耶拿,导致黑格尔奔波避祸,但他仍然赞扬拿破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而普希金在自己的诗歌中也常常歌颂拿破仑是大英雄,虽然他侵略了俄国,但他比残暴专制的沙皇要进步得多。
其三,战争的正义性与攻防并无必然关系。对此,列宁举例说:
“假如明天摩洛哥向法国宣战,印度向英国宣战,波斯或中国向俄国宣战,等等,那末不管谁先进攻,这些战争都是‘正义的’、‘防御的’战争。”
因为在当时,这些弱小的民族都处在大国的奴役之下。当他们为了寻求自身的解放而主动向大国发起进攻时,不能简单地视为侵略。如果俄国人威武着大棒,整天恐吓弱小的波兰,我们却站在俄国的一边,那就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了。
俄国为什么要参加一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狂热的爱国情绪甚至令普列汉诺夫都被冲昏了头脑。马克思曾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向各国资产阶级发起进攻。一向以马克思主义自居的普列汉诺夫却也高喊“保卫祖国”的口号,积极响应沙俄的宣传。
对此,列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象在俄国那样,国内的大多数居民是受压迫的。”俄国有一亿七千万的居民,其中有一亿左右是刚被解放出土地的农奴和工人,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却要被沙俄政府一批又一批地运往战场、充当炮灰。沙俄残酷地压迫其他民族,但它对本民族的居民会更温和些吗?完全没有!
所以,列宁正确地说:“沙皇政府把战争看做转移人们对国内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的注意和镇压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手段。”沙俄参加一战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保卫国家安全,扩展民族生存空间,而是为了达到转移国内矛盾,掠取国外殖民地的政治目的。
从社会沙文主义变成机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第二国际的破产,马克思的国际主义原则完全被考茨基与普列汉诺夫的民族主义所取代。这些主张“保卫祖国”的人,说什么战争是为了保卫民族自由和生存权利,对此列宁称这些人为“社会沙文主义。”
什么是“社会沙文主义”呢?列宁说:
“社会沙文主义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者为某一交战国集团的政府和资产阶级辩护和粉饰,或者象考茨基一样,认为一切交战国的社会党人都有同样的权利‘保卫祖国’。”
当各大国的资产阶级发起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没有教导各国的工人起来反对本国的统治阶级,制止大战;反而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充当资产阶级的尾巴,去屠杀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它一点也不“国际”,反而极端的“民族”。所以,列宁指出“社会沙文主义者的政策是用资产阶级解放的观点替战争辩护,主张‘保卫祖国’,投票赞成军事拨款,参加内阁等等。这个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的直接背叛。”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反对社会沙文主义方面作了很好的表率,他们是德国人。在普法战争初期,当拿破仑三世入侵德国领土的时候,马克思与恩格斯揭示了他的野心,并说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战争具有进步性,法国不应该出兵干涉;而当法军战败,普鲁士反过来入侵法国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丝立即斥责德国人,并揭穿俾斯麦的阴谋,丝毫不带民族偏见,这种鲜明的态度呈现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
“社会沙文主义”就是机会主义的一种,因为它主张在战争的背景下,无产阶级应与资产阶级合作,共同“保卫祖国”,用阶级合作来取代阶级斗争。他们说服工人帮助资产阶级度过难关,赢得战争,然后继续接受加班劳动的制度压迫;列宁则主张,帝国主义战争使工人有机可乘,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最薄弱的链条已经逐渐显露了出来,无产者应把握时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推翻沙皇的封建统治,建立起全新的社会。
两年之后,在1917年,俄国工人实现了列宁的理论,他们趁沙俄战败垂危之际,先后发起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