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月朋友请我吃自助餐,精挑细选,选择了最近刚开的一个海鲜自助。货品多,内容丰富,听说还有各种不同的高级做法,让人非常向往。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吃自助,感觉自由,选择多,但是奇怪的是,不管在哪里,吃什么,我都是吃那几样。比如早餐永远是鸡蛋牛奶油条,哪怕自助的选择有200种。
那天也一样,惊喜的绕了餐厅两三圈,最后放在盘子里的,依然是自己最熟悉的3个大虾,1个螃蟹和几片三文鱼。
朋友看了看我的盘子时候:“你就吃这个?吃这个还来这儿干嘛。你看他们这儿的龙虾特别好,你让师傅给你热一个,招牌。”说完,指了指他盘子里的龙虾。
我看了一眼说:“不怎么常吃龙虾,不太习惯啊,就那么一点肉,全是壳儿,太费劲了。”
朋友说:“你不吃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欢吃?再说,这么多海鲜,你可以多试试别的没吃过的,一样选一口的量,喜欢吃再多拿,不浪费,也能吃到不同口味,这才是吃自助的意义啊。”
咦?感觉被戳中了!
2
回顾我所有吃自助的经历,基本上每次都是只拿自己认识的,习惯的,口味一致的东西。稍微陌生点,没吃过,一律不碰。简单看这是一个选择饮食的习惯问题,其实是一个思维方式问题。那就是——
我一直都在下意识的选择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一切,以为这样才有安全感,但也因此无法突破自己,永远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
年初的时候跟老公提到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老公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里书很多,但是我总是喜欢看自己熟悉,总觉得这些自己才喜欢。但其实那些不喜欢的,不是写的不好,只是自己觉得陌生,就觉得看不下去,但也因此,这些书的知识自己永远都不会知道。
而老公的阅读完全不同,今天读书法艺术,明天看茶艺的书。每次出门,他都会带着一本书,一些在我看冷门的书,但阅读的时间久了,无论谁跟他聊什么内容,他都能侃侃而谈,而我只能笑笑,或者在旁边吃水果,尴尬极了。
讲到这里,我突然也有一点明白,为什么我年纪越大,感到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因为总觉得跟大家一起聊不到一起去,就以为自己不善言谈,其实是因为自己懂得太少,聊啥都插不上嘴。
3
我还有一个思维桎梏,就是容易用自己固有的观念做判断。比如我认为自己不熟悉的食物就是不好吃,完全不去想,可能厨师会用另一种做法做出来就会很棒。
大概七八年前,有一个创业的朋友,问过我一些执行方面的事情。那时候自己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能看透一切,指指点点的跟他说:“这个项目成不了,别费劲了,事情不是你这样做的,你的思路也不对。”
其实,当年的我也不过是个小菜鸟,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和认知很有限,但自己完全不觉得,从那以后,跟这个朋友说话就不多了。
到现在,这个朋友的创业项目已经七八年了,他还做了另一个创业项目,生活和工作的圈子比我大很多,见识和思维方式也比我领先很多。我们依然是朋友圈好友,很客气的互相回复留言,但每次看到他的消息,我连点赞的勇气都没有,总觉得特别惭愧。
自己当年怎么就那么傻,总觉得自己牛,总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以自己有限的认知做判断,完全不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才华,不是自己最厉害。
4
最近几个月,我做了一个改变,总结来说就是:试试看,听听看,问问看。
看身边的每一人,主要找对方的优点,比如勤奋,努力,知识广博,踏实,时尚,身材好等等,总之,比我好的地方,我都要看到,并且学习。我经常给别人朋友圈留言,赞美别人的书写的好,孩子教育的好。
这不是奉承,也不是说好听话,而是真心觉得。最重要的是,当你真的这样认为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个极大的转变,心里不自觉的就非常友善。谁都不会拒绝赞美自己的声音,这样一来,以前不熟悉甚至没说过话的朋友,都开始熟悉了起来。
遇到棘手的问题,以前我从不问别人,自己想,自己思考,想不明白自己痛苦。现在我都会问问老公,听听他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或者问问周围的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问过几次才发现,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且大家的想法跟自己特别不一样,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思路,让我安了不少心。
当然,现在吃自助餐的时候,我也会去试试新的以前没吃过,或者不太习惯吃的东西。比如现在住酒店吃早餐自助的时候,我不再吃鸡蛋牛奶油条了,比如我会接受老公的建议尝试早晨吃一碗米粉,再放点不同的作料,味道好的不得了,暖心暖胃舒服的很。
这顿200块钱的自助餐教会我的,不是吃到多少美味佳肴,而是重新打开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眼光,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作者介绍: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下班后】品牌创始人
微博@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著有百万级畅销书《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新书《余生好贵 请勿浪费》正在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全网火热销售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