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颠茄
来源产地
为茄科属植物丁茄,以根、果或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用。秋季采根、果,洗净,鲜用或干用。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别名】颠茄、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红颠茄、黄贡茄、鬼茄、竻丁茄、红果丁茄、丁茄、地茄、狗桔、刺茄、洋海茄、刺天茄。
【原形态】
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5-7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脉上均有长刺。夏、秋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长刺;花冠辐状,白色,裂片披针形。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基部有带刺的宿萼,成熟时橙红色,有很多种子。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辛,微温。有毒。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
《中药大辞典》
根:淡,平,有毒。镇咳平喘,散瘀止痛。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痛,风湿痛,瘰疬,寒性脓疡,跌打损伤。
《中华本草》
味苦;辛;性微温;有毒。镇咳平喘;散瘀止痛。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痛;风湿痛腰腿痛;瘰疬;寒性脓疡;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
【注意】
一般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运用】
①治跌打肿痛,痈疮肿毒:
鲜癫茄根捣敷;
或用癫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
②治扭挫伤:
丁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③治小儿口腔炎:
癫茄茎叶,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广东中草药》)
④治冻疮:
丁茄,煎水熏洗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
⑤治小儿儿疳积:
鲜癫茄果一至二枚,切开,加猪肝蒸熟,去癫茄取猪肝吃。(
⑥治肝硬化腹水:
癫茄种子,炒黄研末服。
⑦治胃痛:
天茄子根,晒干研细粉,痛时服一克,儿童酌减。
⑧治牙痛:
天茄子种子,置烧红之瓦片上,用竹管吸烟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