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嚼槟榔曾经是大多数烟民的爱好,“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句顺口溜也因此广泛流传。近年来,受到网络上广告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嚼槟榔。槟榔商家打着“提升养身”的旗号,甚至还推出了“花旗参槟榔”和“枸杞槟榔”来吸引眼球。而这些噱头却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染上了嚼槟榔的习惯,甚至最终导致口腔黏膜病。所以“枸杞槟榔”究竟能养生还是会致癌呢?
“槟榔”是什么,在哪些地方流行呢?
槟榔是槟榔儿茶的种子,生长在热带太平洋、亚洲和东非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槟榔通常包裹在槟榔叶或烟草中咀嚼,也是继尼古丁、乙醇和咖啡因之后,世界上消费广泛且令人上瘾的物质[1]。全世界大约有 20%的人在咀嚼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东非和西太平洋地区。在中国,槟榔咀嚼习惯主要分布在湖南、海南和云南。嚼槟榔这种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南亚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的文化。槟榔的制备和销售也是该些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2]。
“枸杞槟榔”究竟能养生,还是会上瘾?
一包枸杞槟榔的净含量大约在150g,而据很多购买者评价,枸杞槟榔根本吃不出枸杞味。所以,要是冲着养生这个噱头去的人,还不如多在保温杯里泡枸杞。嚼槟榔不但不能养生,还容易上瘾。槟榔中含有许多潜在的活性物质,包括无数的生物碱。其中,一种槟榔碱的成分,在中枢和外周神经中产生的反应最丰富和活跃,是一种会令人导致上瘾的物质。
机制
槟榔碱对选定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具有活性,包括与尼古丁成瘾特性最相关的两类nAChR:含有α4和β2亚型的受体,以及还含有α6和β3的受体。而含有α4和β2受体的nAChR的水平与尼古丁水平相关。尼古丁成瘾需要多巴胺能神经元,也会和α4β2或者α6β3两种亚基的受体合作[3]。
小鼠
在小鼠实验中表明,当注射了槟榔碱后,小鼠脑中的多巴胺水平有了显著增加,且抑制了单胺氧化酶(MAO-A),起到了抗抑郁的作用[4]。单胺氧化酶是一种由MAOA基因编码的酶,可以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A会导致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解脱氨,所以抑制这个酶的作用可以阻止整个反应的发生。
临床
由于嚼槟榔会影响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嚼槟榔会增加心率、血压、出汗和体温。此外,脑电图(EEG)显示广泛的皮层不同步,表明处于唤醒状态。嚼槟榔还会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血浆浓度[11]。使用槟榔后,增加了幸福感、舒缓了消化系统、并会使身体更温暖,也更能忍耐饥饿[4]。
“嚼槟榔”真的会导致口腔癌吗?
咀嚼槟榔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的 1 类致癌物。这一行为与口腔和口咽癌、口腔病变、口腔黏膜斑和粘膜下纤维化、牙龈疾病以及咽癌和食道癌有关。
机制剖析
目前,咀嚼槟榔和口腔癌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据一项研究表明,嚼槟榔会导致口腔微生物群的改变 [5]。通过分析槟榔使用,口腔病变和细菌分类群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与过去/从不咀嚼槟榔者相比,当前槟榔咀嚼者中的婴儿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fantis)水平高出了4倍。水性槟榔提取物,特别是单宁酸,会抑制从唾液中常见的链球菌的生长,尤其是中间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血链球菌 (S. anguinis)和变形链球菌 (S. mutans)。有口腔癌病变的槟榔咀嚼者,有两种特定链球菌的水平(S. Oribacterium 和S.Actinomyces)有显著升高。尽管槟榔的咀嚼会导致口腔微生物的改变,但口腔微生物改变与槟榔诱导的口腔癌变之间的关系目前只是推测。
嚼槟榔与吸烟
由于咀嚼槟榔和吸烟常常并存,一项来自台湾的队列研究分析了咀嚼槟榔和吸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槟榔咀嚼和吸烟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但当两种习惯共存时,所有癌症、口腔癌、食道癌、肝癌和喉癌的风险均增高[6]。
槟榔的其他危害
降低颜值
除了长期咀嚼槟榔会增大致癌风险外,槟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颜值杀手”。长期咀嚼槟榔的人会导致脸变大变宽。长期的大量咀嚼会导致咬肌变大,从而改变了脸型。所以热衷于嚼槟榔的人最终有可能会变成扭曲的“槟榔脸”。而咬肌肥大也是口腔黏膜纤维化(Oral Sub Mucous Fibrosis)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7]。
影响牙齿美观
咀嚼槟榔会产生大量的红色唾液,这种污渍会嵌入牙齿、牙龈和口腔黏膜。咀嚼槟榔年数越长的人的牙齿越容易发黑。对于追求一口洁白牙齿的人来说,杜绝槟榔是最好的方式[8]。
影响牙齿健康
槟榔本身的硬纤维性质会导致牙齿锻炼,并且磨损咬合牙面。牙釉质的流失也可能导致牙釉质的流失并暴露下面的牙本质,导致敏感。所以要是因为习惯性嚼槟榔而损坏了牙齿,最终连别的美食也无法享用,岂不是得不偿失。
槟郎可以健康吃吗?
新鲜槟榔可以将槟榔果取出来,切成碎片,蘸蛎灰,用蒌叶包裹。这是一种印度发明的槟榔吃法,有清凉养胃的功效。由于蒌叶本身具有丁香的气味,搭配槟榔咀嚼有助于消化、提神以及清理肠道[9]。
干槟榔不止可以用来嚼,也可以是一种药材。槟榔煮粥有温和持久的通便效果,可以用来消积食。《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槟榔可以“治疗泻痢后重,心腹疼痛,大小便气秘,含痰气喘气急“;《名医别录》中也有记录“槟榔主要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种寄生虫”。但是槟榔粥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不能轻易服用,还是需要咨询专业医师[10]。而且,槟榔作为一种非必需,且有致癌性的食物,极养君并不推荐经常食用。
极养视点
- 槟榔是槟榔儿茶的种子,东南亚地区比较盛行;
- 枸杞槟榔作为“养生”噱头,其实几乎不含枸杞。而槟榔中的槟榔碱则会令人成瘾;
- 咀嚼槟榔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的 1 类致癌物,可能与口腔微生物的改变有关;
- 长期咀嚼槟榔会使咬肌变大,影响脸型;咀嚼槟榔产生的液体会使牙齿发黑,硬纤维会磨损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
- 关于服用槟榔的建议:干槟榔可入药,有通便、治疗便秘等作用,但不适合脾胃虚弱的病人,使用时需要咨询医生。
文章|Jing Feng BS
校稿|Haoran PHD 编审|Xinyin PHD, RD
编辑|Jiaqi Xu BS, RD 设计|Fay & YuZ[实习]
参考文献
[1] Farooq,A. D., & Abbas, G. (2016). General Aspects of Areca Nut Addiction.Neuropathology of Drug Addictions and Substance Misuse, 733–737.https://doi.org/10.1016/b978-0-12-800634-4.00073-1
[2] Warnakulasuriya,S., Trivedy, C., & Peters, T. J. (2002). Areca nut use: an independent riskfactor for oral cancer.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24(7341), 799–800. https://doi.org/10.1136/bmj.324.7341.799
[3] PapkeRL, Horenstein NA, Stokes C (2015) Nicotinic Activity of Arecoline, thePsychoactive Element of "Betel Nuts", Suggests a Basis for HabitualUs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PLoS ONE 10(10): e0140907.doi:10.1371/journal. pone.0140907
[4] I.A. Athukorala, W. M. Tilakaratne, R. D. Jayasinghe, "Areca NutChewing: Initiation, Addiction, and Harmful Effects Emphasizing the Barriersand importance of Cessation", Journal ofAddiction, vol. 2021, ArticleID 9967097, 9 pages, 2021. https://doi.org/10.1155/2021/9967097
[5] Hernandez,B. Y., Zhu, X., Goodman, M. T., Gatewood, R., Mendiola, P., Quinata, K., &Paulino, Y. C. (2017). Betel nut chewing, oral premalignant lesions, and theoral microbiome. PloS one, 12(2), e0172196.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72196
[6] Wen,C.P., Tsai, M.K., Chung, W.S.I. et al. Cancer risks from betel quidchewing beyond oral cancer: a multiple-site carcinogen when acting withsmoking. Cancer Causes Control 21, 1427–1435 (2010). https://doi-org.proxy1.library.jhu.edu/10.1007/s10552-010-9570-1
[7] ChakarvartyA, Panat SR, Sangamesh NC, Aggarwal A, Jha PC. evaluation of masseter musclehypertrophy in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patients -an ultrasonographicstudy. J Clin Diagn Res. 2014;8(9):ZC45-ZC47.doi:10.7860/JCDR/2014/8892.4857
[8] Anand,R., Dhingra, C., Prasad, S., & Menon, I. (2014). Betel nut chewing and itsdeleterious effects on oral cavity.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therapeutics, 10(3), 499–505. https://doi.org/10.4103/0973-1482.137958
[9]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221645/#9532527gToLpfU
[10] https://www.zgblh.com/news-13/1750.html
[11] Chu, NS. Effects of betel chewing on the central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s. J Biomed Sci 8, 229–236 (2001). https://doi.org/10.1007/BF0225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