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美丽国土
文/图 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国规宣
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活动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日前,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策划了系列活动,开展科普讲座,向公众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并将宣传阵线覆盖到社区和校园。街坊们、学生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也更了解广州,越发爱上这座美丽城市。
故事1
生态控制线划定:凸显“山、水、城、田、海”自然生态格局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自2014年起,开展《广州市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探索新时代特大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治理新模式,推动城市生态品质的全面提升。
在充分协调部门、各区,吸取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生态控制线划定以凸显“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生态格局,构建“七核九片、六廊多带”的市域生态空间结构为目标,梳理广州市4个大类、28个小类共300多个生态要素,5万多个图斑,划定生态控制线一级管制区面积18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维育市域生态安全结构。
为凸显广州“山水之城”的生态本底特色,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对“生态廊道、江心岛、海绵城市”等特色要素进行了相关规划研究。
2016年市国规委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指引》,在全市范围完善全市“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体系,构建广州“三纵五横”生态网络结构。《规划》提出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七大策略、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指引,可作为全市生态廊道详细设计及建设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同时,以新一轮总规编制试点改革为契机,市国规委将生态廊道总体要求纳入广州市2017-2035总体规划成果,在总体规划层面构建起生态廊道三级体系,建立以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为基本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廊道网络为城乡生产、生活空间本底的广州生态空间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2018年市国规委从“规建管”一体化全流程考虑推进生态廊道的建设实施,摸查广州生态廊道建设现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组织社区规划师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生态建设需求。
故事 2
激励与约束并重,让土地利用效率普遍提高50%以上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把节约集约用地摆到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来谋划和部署,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导向,通过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转型升级、推动城乡统筹、建设幸福城市。广州市原萝岗区、天河区、海珠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据了解,广州市创新了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体制,实行土地管理市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制订了一系列涵盖国有和集体、增量和存量、供应和供后等系统化的政策框架体系;构建了节约集约用地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与省、市政府的耕地保护考核有机结合,建立了以土地产出率为“指挥棒”,包括规划标准控制、政策激励约束、评价监管考核等为内容的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审批机制。
同时,广州市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及空间管控,探索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除了制定《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试行办法》,通过确定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下限值、原则上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加大建筑密度、降低工业用地内的绿地率、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使工业用地容积率由一般控制的1.2-2.0提高至2.0-4.0,土地利用效率普遍提高50%以上。还出台政策支持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助推供给侧改革。
此外,鼓励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引入TOD开发模式,建设零换乘一体化交通综合体,促进土地复合利用和立体开发;积极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万博商务核心区等城市CBD地区的地下空间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改进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加强土地市场调控。尤其是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方式,优化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程序,实行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和遴选制度。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工业用地使用权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按照产业生命周期供地,实行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租赁年限不超过10年,弹性年期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不超过20年,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市场周转效率。将白云、花都等工业用地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区工业用地出让工作下放至区一级办理,简化土地供应程序。
同时,根据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土地出让时采用了分批组合出让、把控挂牌节奏、联合金融手段,以及采取“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摇珠”等多项调控措施,科学合理安排土地供应时序和节奏,按月度安排土地公开出让时序,通过持续适量推地,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此外,广州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盘活存量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