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梁彦兰报道:4月21日晚,经过三年时间酝酿的粤剧《八和会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该剧获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是广东粤剧院今年重点打造的剧目之一。当晚,国家艺术基金的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广东的专家,与近700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据悉,4月23号晚,该剧将继续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公演。
根据粤剧史实创作而成
该剧由广东粤剧院出品,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出,著名编剧黄维若担任编剧,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任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莫非任导演。粤剧新一代生力军、实力派演员黄春强、黄嘉裕、黄新辉等主演。
粤剧《八和会馆》根据粤剧史上一段真实的史实创作而成。该剧描写了清朝同治年间,清政府对本地班禁戏“亡行”之后,以新华为首的年轻粤剧子弟于艰难困苦的绝境中,坚强不屈、矢志不渝,更兼学习领悟当时广东改革创新的思想,终使得官府解除禁戏。粤剧由复兴走向繁荣,而新华等更团结起广大粤剧艺人,以创新精神建立起保障艺人权利,组织粤剧生产,和衷共济、共存共荣的“八和会馆”,使得粤剧发展进入到崭新的阶段。“八和会馆”的创建,体现了广府人在历史大变革中开放包容、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该剧从立项到舞台呈现,历经三年时间。早在2015年,剧组主创便拜访了香港八和会馆以及广东八和会馆,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大量关于“八和会馆”的珍贵历史资料。担任编剧的著名编剧家黄维若多次到广东,参观粤剧博物馆,访问了多位粤剧前辈,了解粤剧历史,并随广东粤剧院演出团深入春班演出地吴川、化州及珠三角等地采风,为该剧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打场面是剧中一大特色
由黄春强饰演的小武王“新华”是“八和会馆”的创始人,也该剧的灵魂人物。黄春强以唱念做打汇融于表演当中,传神地塑造了“新华”这位广府艺人领袖的艺术形象。剧中的武打场面是一大特色,导演组特意为擅长武功的黄春强度身设计了一系列以南派风格为基调的高难度武打技巧和动作,部分动作是第一次在舞台呈现。
该剧女一号“翠屏”由新晋花旦黄嘉裕饰演。剧中人“翠屏”是一位地道的广府绣娘,为把这个角色演得更加接地气,主演、主创特意前往顺德拜访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代表性传承人曾剑琴、曾剑伦,学习刺绣,体验生活。
该剧出现不少“戏中戏”场景,剧中“勾鼻章”的饰演者黄新辉呈现了19世纪广东戏班男花旦的独有艺术特色。他在剧中以“戏中戏”的方式演绎了粤剧《平贵别窑》及京剧《四郎探母之“坐宫”》,黄新辉的子喉唱功给人“惊艳”的感觉。
剧目呈现浓郁粤味
“粤味浓郁”是这出本土题材剧目的一大特点。据创演团队介绍,粤剧《八和会馆》创作手法多样,灯光、舞美场景以及道具等环节,均围绕岭南特色来展示,这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舞美的呈现,则结合了多媒体手段,根据剧情的发展变化,运用巨型投影屏幕,通过时空变幻的手法,营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带来厚重的历史感;全剧的主题音乐贯穿着刚毅气息的粤剧传统板式——士工首板(梆子首板),并选用了柔情似水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其中一段作为副乐,刚中带柔的结合,对该剧的故事发展和矛盾冲突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而该剧的唱腔更是大量地运用了粤剧的传统梆黄和曲牌,彰显着浓厚的粤味。
该剧演至尾声,一群来自广州荔湾区青少年宫小梅花班的小朋友,用清脆的童声数白榄介绍八和会馆八个堂口的不同功能。
此外,该剧还有一场特别的“戏中戏”:剧中的粤剧艺人为祝贺粤剧解禁复兴和八和会馆建成,由一众粤剧名家特别献演粤剧传统排场戏《六国大封相》。而在台上演出这个片段的是当今粤剧界重量级的粤剧大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丁凡、蒋文端,国家一级演员林家宝、彭庆华、文汝清、郭建华,国家二级演员岑海雁、王燕飞、冼鉴棠等,成为全剧别出心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