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符畅、通讯员穗卫计宣报道: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患冲突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实上,如何维系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平安医院”创建,一直是医疗管理工作的重点。4月20日,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创建平安医院建设情况。记者获悉,广州市去年医疗纠纷总数2051件,同比(2016年2149件)下降4.56%,医疗纠纷发生数呈趋降态势,医疗秩序总体平稳。
分级诊疗成效初现,基层诊疗量上升
创建“平安医院”,首先要改善医疗服务,营造医患和谐的医疗环境。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鼓励开展优质护理,推出特色门诊服务。目前,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及80%以上二级医院病的房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一些医院还设立了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伤口护理专科门诊、老年护理门诊、助产士门诊等特色专科护理门诊,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在简化服务流程方面,广州市重点打造“广州健康通”预约挂号支付平台,截至今年3月,预约挂号系统共接入61家大型医院(含所有三甲医院),实现了“在线预约、家中候诊、分时取号”的诊疗预约新模式。同时,各医院探索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支付宝、手机客户端APP等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候诊提醒、医患互评、用药智能提醒、满意度调查等医疗服务,节约了就诊时间,拉近了医患距离。
为控制药费增长、减轻患者负担,广州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使用管理,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并通过门诊处方点评、住院病历点评、阳光用药制度等措施规范诊疗行为。此外,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大部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左右。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欧阳资文还介绍了全市医联体建设情况。据悉,截至今年1月底,全市50家三级公立医院在11区组建了144个医联体,医联体覆盖49二级医院,以及296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欧阳资文表示,通过医联体建设,带动了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院在医疗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全市三级医院诊疗量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8.65%,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诊疗量上升,2017年比2016年增长了12.46%,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其中,最典型的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就诊比例明显提升。
全市92.5%医疗机构已购买医责险
针对医患纠纷问题,欧阳资文透露,目前广州地区已基本没有再发生大型医闹及专业医闹,不过仍有一些“小打小闹”,如个别患者纠集亲戚朋友起哄,或采取纠缠、恐吓等方式。他表示,针对医患纠纷的新形势、新特点,广州市也采取了一定措施。
一方面是推动建立“三调解一保险”(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险)纠纷处理机制,由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险,发生纠纷后及时引导患者通过调解解决,由保险公司支付补偿(赔偿)费用,这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重要共识。
“当患者对院内调解不够信任,又认为司法调整过于复杂时,第三方调解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医疗责任险能够使广大医生、患者最终达到缓解纠纷的目的。”欧阳资文说。目前,全市92.5%的医疗机构都已购买医疗责任险,同时辅以人民调解。据统计,2017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医疗纠纷案件678宗,其中由医调委受理调解的546宗,调解成功527宗,调解成功率96.52%。
另一方面,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将通过警医联动,启动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据悉,2016年7月,广州市在全国首创医警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定期召开医警联席会议,研究分析各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现状、医患矛盾处理情况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通报各区涉医案件、医患纠纷处置情况,指导各医疗机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同时,各医疗机构加强对门急诊、收费处、病房、停车场等重要部位进行重点防控,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查等安全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欧阳资文透露,目前全市198家二级以上医院都设置了警务室或执行点,警务室内配备有安保人员和相关器材。
“每个诊室都连接了医院的监控平台,一旦发生警情,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处置队伍第一时间予以先期控制,严防防止事态升级,同时启动‘一键报警’装置。”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保卫处处长林伟强解释道。按照综治部门关于“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各医疗机构都将纳入辖区街道管理范围,当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纠纷时,由辖区街道、综治、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协调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安全。
此外,广州还实施快捕快诉快判机制,对殴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将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悉,目前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主要都是病情偏危重、急难的,如产科及肿瘤、心血管等专科。对此,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王锡辉表示,今后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等途径,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