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抗癌杂志
68岁的王大爷近一年来吃饭老是噎住,后来连喝水也会觉得困难。在儿子小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医生建议做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怀疑食管癌,但是活检报告显示慢性炎症。医生建议再次活检,第二次活检报告提示为粘液腺癌可能。随后医生马上安排王大爷住院手术,一周后王大爷拿到了手术病理报告,但是病理诊断结果为粘液表皮样癌。
为什么会发生病理结果前后不一样的情况呢?
l 什么是活检?
活检即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简称“外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手术摘除的器官、组织,如阑尾、甲状腺、胆囊、淋巴结等;
2、穿刺抽取组织,如肝、肾、淋巴结的穿刺组织;3、自病变部位切取的小块组织,包括用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内镜钳取的病变组织。
简单的说我们平时听到的胃镜、肠镜、肺穿刺、乳腺穿刺、宫颈活检等等,都是属于活检检查的。
l 为什么要做活检?
做活检检查最重要的目的当然是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者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其次是提前了解病变性质,大致判断疾病的预后。甚至可以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
所以说活检检查作用多多,十分重要,是协助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
l 那么如此重要的活检报告是否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呢?
活检一般是取一小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小又位于体表者,可将病变全部取材)送病理活检,经技术处理,医生阅片,需3~5天发诊断报告。其目的是辅助诊断,以便临床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或其它治疗措施。
这种术前活检的优点是创伤较小,一般在门诊即可做,绝大多数都能帮助临床确诊,使临床对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有了确切的依据。
大部分情况下活检的诊断可靠,可进一步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但由于取材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整个病变组织,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会出现较低概率的漏诊及误诊率。
对一些深在部位的病变难于取材、或者病变灶非常微小的病人可能会影响诊断。或者存在脊柱畸形、腹腔内广泛粘连及各种原因导致肠腔狭窄、食管严重狭窄者、甚至当病人不合作时可能导致未能取到病变组织,同样可能造成诊断困难或者甚至漏诊及误诊。
不过不用担心,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有经验的医生们可能会让患者再次活检或者加做相关的病理学检查,以确保对疾病的诊断。
l 常规病理报告
常规病理报告是指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将从患者体内取下的组织进行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后,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通过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并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信息的病理报告。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活检组织的外观、细胞结构、以及病理性改变或未发现病理性改变。一般报告时间在一周左右,如需加做免疫或分子检查可能需要增加7~10个工作日。
病理阅片通常需要经过初诊医生和复诊医生的双人二级诊断,如遇到疑难病例还要经过多人共同阅片讨论,方可得出最终诊断结果。打印后由两级医生共同核查签字,才是完整的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发出后如需补充(更改),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如诊断不全、或报告已发临床医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检查),首先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再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原则性问题(如诊断错误、报告输入有错)需做出更改,首先立即通知临床医生,说明错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立即更改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到临床,并收回之前的错误报告。并对上述情况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
可以说病理诊断报告是一份十分严谨、慎重的报告。决定着患者后续的治疗及预后。所以一直以来,病理报告被称为被称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虽然活检报告极少情况出现不明确诊断,但当与常规病理诊断有出入时,还是以常规病理诊断为准!
#医师报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