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画作《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在拍卖会上被拍出81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9亿),创下梵高作品第二高价的纪录。
《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是梵高在1889年8月至9月所画的一幅习作。
画中描绘的是法国南部圣保罗疗养院梵高所住房间窗户外的景色,梵高于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居住在那里。
梵高作品的最高拍卖价纪录是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售出的《加谢医生的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
梵高笔下的田野,农夫,花草,金色麦浪,都有一种惊人的诗意,艺术地吞没了一切热情。
△ 《 红色的葡萄园 》1888,75cmX93cm,凡高,藏于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这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一幅画,1888年11月,卖了400法郎(相当于今天1000-1050美元)。
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紧张的色调的炽热。梵高希望在他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色彩中的喧闹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
△ 《 麦田 》
△《落日下的深秋》
《丰收的季节》
△ 麦田云雀 1887年
△ 《 午歇 》及局部
△ 《 日落时的柳树 》1888
△ 《 阿尔勒的女人 》
△ 《 麦田和树 》
△ 《 奥维尔的房子》
△ 《 乌鸦群飞的麦田 》1890,梵高,藏于梵高博物馆
梵高的伟大在于,相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传递过来的美。内心骄傲、热情,像阿尔勒的向日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你可是那个懂梵高的人么?
梵 高 笔 下 的 秋 天
象征秋天的金色
常见于梵高的作品中
誉称 “ 梵高金 ”
梵 高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他是先驱式的画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创作了超过 2000 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柏树》 荷兰 梵高 油画
《柏树》 梵高 素描稿
不懂他的人总问梵高的画好在何处?
而懂他的人,看见他无奈的人生,除了孤独还是孤独
梵高的画究竟好在哪?
《有丝柏的道路》梵高 油画 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 1890
1 · 独特的画风 ·
早期的梵高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星夜》 荷兰 梵高 1890年6月 油画 73.7厘米X92.1厘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夜》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梵高生前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而《星夜》(《星空》、又名《星光灿烂的夜空》)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元素。
《夜晚露天咖啡座》
挚爱深夜的梵高在阿尔勒时期曾有两件作品描绘星空,本幅和《夜晚露天咖啡座》。这两件作品中,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星星,格外夺人眼目。
在圣-雷米的初期(1889年6月)所画的这幅"星光灿烂的夜空"是梵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感受。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 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着艳丽的色彩……这种回旋式的运动圆形,有如远古时代的土器形体或者装饰在土器表面的螺旋花纹。
在德拉克洛瓦或巴洛克的艺术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回旋的曲线和旋转的运动,但其真正的源头,恐怕还是来源于人类的潜意识之中,促成梵高产生这种原始意识的,一是得自于农民以劳动征服大地所带给他的共鸣,再者是他对德拉克洛瓦的佩服,三者是对于日本浮世绘画家北斋和广重的构图主题的把握。 在西欧传统绘画的远近法中,画家常常从观众席来观察舞台,观察风景与人物。
但是对梵高来说,在他病情尚未发作之前,已感到被另外一个世界监视着。他察觉到受苦恼、受烦闷的,不只是他本身或者如向日葵那样的对象,而是能够把一切万物都包括进去的广大范畴。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不靠直接观察对象,而用虚构的形与色,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光灿烂的夜空》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阿尔勒大道开花的栗子树
在19世纪以前油画注重写实无论形状、光鲜、色彩和构图都更加强调精准的技术此后在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强调光影对色彩的变化然而依旧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而梵高讲心境画入作品将主观的情感融入到画中如果说此前的画家是在眼睛观察用 手 去 描 绘可以说,梵高是在用心在作画
《夜间室内咖啡座》这是知名的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于1888年9月在法国普罗旺斯的阿尔勒所绘,目前收藏在荷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内。
2 · 色彩的天才 ·
是在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终于37岁那年自杀
《阿尔勒吊桥》当年梵高住在阿尔勒这个小镇上,画了这个吊桥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春天的一个傍晚,几个洗衣妇在河边洗衣服,身旁是绿色的, 黄色的小草,镜子般的水被洗衣妇搅起一道道波纹,阿尔勒的吊桥在洗衣妇的旁边,在桥的砖上有不下三种色彩,桥是由铁索吊起来的,马车正从桥上走过,马的前 蹄还在动,这就是“阿尔勒吊桥”的景色。
梵高的天才表现他的色彩中也许看似只是简单的笔触细看却是精准的控制力色彩的把握和表现力都是准确而鲜活地在他每一笔中,都有准确而完整的色彩变化和走向
这幅《鸢尾花》(Irises)是知名的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目前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 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连花叶也绿中偏蓝,缘情随性的。那忧郁的蓝色属于他,伴着生命而来。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 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 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3 · 生命的热爱 ·
梵高的画是动态的每一幅画里都有他的情绪梵高的热情如太阳他的画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如众所周知的《向日葵》中你从画作上就能感受出情感的浓烈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渗透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花瓶里十五朵向日葵》
梵高的《向日葵》像他自己的符咒。他有时候把自己的名字“Vincent”签在陶罐上,蓝色的签名,在整个黄色的明亮中很显眼。
梵高的形式风格非常自信,陶罐或桌面都是几笔简单的墨线,准确,没有犹疑,在传统西方学院技法中没有人使用过的形式,他大胆而自由地画出他的心中之花。这样灿烂的花,这样的明亮、热情,用全部生命来燃烧的花,梵高指名是要送给高更的。
他希望把这些向日葵挂在高更的房中,他为高更准备了最好的房间,他一再跟朋友描写他如何为高更布置一个优雅的住处,他把自己画的向日葵挂在墙上,等待高更到来。
《三朵向日葵》荷兰 梵高
也许你还不能真正的读懂梵高。他的画作可以让人感受艺术的魅力,他的作品可以点亮原本灰突突的生活。
梵高就是那个为你生活带来一抹亮色的人,他提醒人们努力生活,热爱生命。毕竟人只有活着,才能享受这种美好。
△ 《 自画像 》1889,凡高
文森特 · 梵高(1853.03.30 - 1890.07.29,白羊座),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终于37岁自杀。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27岁的梵高才开始他真正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也不画想象中的美丽幻象。梵高的画风在法国阿尔勒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色调比较低沉。直到他看到了日本浮世绘以及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画面变得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正如一位英国评论家所说:“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 《 麦田与收割者 》局部
△ 《 麦田与收割者 》1889,凡高,荷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是梵高非常有意境的作品,是在法国的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天空有点发绿,山丘却是蓝色的,从低到高,拉成一条斜线,稀疏地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大面积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翻滚着,好个丰收的秋天,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
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圆圈,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金色的麦浪好漂亮,蓝色的山丘绵延着,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一种凄楚的美。
梵高的一生充斥世俗意义上的 “ 失败 ”,名利皆空,爱情悲惨,饥苦交加,备受冷雨与摧残。可尽管如此,在生命将要终结前的岁月里,依然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冯骥才
梵高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 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 。——亨利 · 福西隆
(《 凡高论 》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