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民国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一块小小的)

发布者:张书东
导读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季米特洛夫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变化,发展成为了如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发展的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季米特洛夫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变化,发展成为了如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发展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人,而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历程之中,我国的货币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论从货币的外貌还是从货币的本质来看,我们都曾经走过很长的一段路。这段路可能跌跌撞撞,但这条路,却始终光明而有力量

你知道民国时期一块大洋拥有着怎样的购买力吗?通过与今天的人民币做比较,我们自会发现其中的差异。

民国的货币

说起民国的货币,或许大家并不陌生,没错,民国的货币就是大洋。我们所说的大洋,还有一个别称,那就是银元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顾名思义,民国通行的货币大部分是用白银制作的。而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七钱二分的白银,也就是说,一块大洋所含的白银量很多,因此,一块大洋的价值量也是十分大的。

通常在民国通行货币大洋上,会镌刻不同的字样与花纹,而不同的花纹与样式的也是为了纪念不同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例如,在中华民国建立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流通的大洋都印有孙中山的头像。

大洋的购买力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货币的发展。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之后的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物价值的不同、一般等价物极易损坏等问题也都严重阻碍的商业贸易的发展。于是,货币横空出世,代替一般等价物参与商品交换。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货币也有着不同的购买力。而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如何呢?一块大洋又能够换取多少的人民币呢?

其实,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还是十分强大的。我们以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这一时间段为例。因为在民国时期,整个国家处于战争的动荡之中,与此同时,民国时期的生产力十分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艰难前行,因此,国家处于政治不稳定,经济匮乏的年代。

在这个背景下,民国时期的物价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每千克大米的价值是在6分8厘,偶尔大米的物价上浮,达到7分;一瓶牛奶的价格则在8分钱左右;一千克油的价格则是在16分,最高也能达到20分左右。至于一千克猪肉,那自然是有些昂贵的,大概在2角5分左右。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由此我们可见推算出,在民国时期,如果用一块大洋买这些日常的生活用品,那当时人们必定是收获颇丰的。即便人们拿着一块大洋下馆子,也必定算是一顿佳肴了。从日常用品的角度推算下来,当时的一元大洋已经相当于现在的100到200左右的人民币了。因此,不起眼的一块小小大洋,即便在今天,也拥有着很强的购买力,更别说在当时的民国了。

大洋的出处

有人会说,光凭借当时的物价来推算,这样的结果不免过于片面了,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研究结果也没有说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民国时期人们的收入就十分重要了。

在民国,政府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通过教育来启迪民智,因此民国对于教育的支持力度很大,这一点我们从知识分子的工资中就可以推测出来。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在当时,拥有极高的知识水平,能为民众的教育做出贡献的人拥有很好的待遇,像教师、作家、编辑等职业,一个月就可以拿到100到200元大洋的工资。对比当时的物价,我们可以想象,知识分子已经拥有极高的工资水平了。而这,还不是知识分子最高的水平。

当时出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因为自身拥有极高的知识水平,同时身负要职,为中国的教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对他的重视程度也非同一般。于是,蔡元培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达到600块大洋

而当时文坛巨匠鲁迅,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同普通的知识分子一样,大约在200块大洋左右,不过,因为鲁迅经常为各种报刊杂志投稿,因此他的稿费十分丰富,加上固定的工资,鲁迅每个月也可以拥有300块大洋以上的收入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鲁迅的收入也逐渐增加,在晚年的时候,他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5万块大洋。因此,在鲁迅购置价值3500块大洋的房子时,丝毫没有犹豫。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普通工资

不论如何,知识分子在当时已经代表高收入人群了,相比之下,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便没有那么可观了。

在当时,通过出卖自己劳力来赚钱的民众每个月大约有10到20大洋的收入,对比当时的物价来说,普通民众一个月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如果要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那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或许有人会认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是每天能够轻松工作也不失为一种美差,但是事情的真相却并不如此。在当时,普通民众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仅如此,他们每个月的工作时间必须要达到28天以上,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人们才能够拿到仅有的10块到20块大洋。所以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生活仍然十分辛苦

一块小小的“大洋”,在民国能够买多少东西?又能换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已经能够兑换现在的100到200人民币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块小小的银元却在当时拥有极高的购买力。然而,不论是从民国时期的物价还是人民群众的收入来看,大洋在当时仍然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多少人穷尽一生、兢兢业业、勤勉努力,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大洋,过上更好的生活,其实对于普通的人民来说,这样的愿望是美好的,却又是奢侈的。不论在民国还是现在,货币都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希望,不论货币如何发展,我们奋斗的心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