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中老年男性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中老年男性由于生理原因,机体内较多器官功能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因此对比一般成年、青年男性,中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各种慢性健康问题。而勃起功能障碍(英文简称ED),就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影响,中老年男性罹患勃起功能障碍的几率越来越高。
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在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的药理性质一样,都是通过靶向抑制PDE5(5型磷酸二酯酶),来增加细胞信号分子浓度,从而扩张海绵体动脉血管,改善勃起功能。虽然药理性质一样,但是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的分子结构,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通过对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分子骨架分析,伐地那非虽然保留了西地那非的药效活性基团,但又额外键合了新的化合物环系。这说明,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口服后,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各有各的区别。而这也决定了,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伐地那非起效快,还是西地那非起效快?看看二者分别需要多久达到最大血药浓度
伐地那非作为一款西地那非的跟踪研制型药物,其保留了西地那非的药效活性基团,又键合了新的环系。得益于这种更新颖的分子结构骨架,伐地那非在人体吸收方面,对比西地那非有着较大优势。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口服伐地那非后,药物迅速吸收,禁食状态下最快15分钟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平均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是1个小时左右。而口服西地那非后,禁食状态下,最快大约需要30分钟才能达到最大血药浓度,而平均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和伐地那非类似,都是1个小时。而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越短,说明药物吸收越快,起效越快。因此通过对比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可以发现伐地那非起效更快。
伐地那非起效更快,但吸收程度和作用强度比不上西地那非
上面说到了,伐地那非最快15分钟即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因此起效更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起效快,但是伐地那非口服后,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却远小于西地那非。研究显示,伐地那非存在显着的首过效应,口服伐地那非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是15%,而口服西地那非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41%。生物利用度反映了药物从口服进入消化道开始,经过肠壁吸收、再经过肝脏代谢消耗,最终吸收入血的比例。生物利用度低,反映了药物吸收程度差,而吸收程度决定了药物总的作用强度。研究显示,西地那非的吸收程度(AUC)高达1685ng·h/ml,而伐地那非的吸收程度只有大约74.5 ng·h/ml。
伐地那非和西地那非,二者谁更安全?看看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就知道了
基于中老年男性的生理特殊性,考虑到机体内大多数器官功能不同程度退化,吸收和代谢能力也有下降。特别是肝肾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明显不及普通成年/青年男性。因此选择药物清除率较高的药物,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药物蓄积风险。而研究显示伐地那非在体内的总清除率是56升/小时,而西地那非在体内总的清除率为41升/小时。这说明在不考虑其他药动学参数变量情况下,伐地那非单位时间内清除更快。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伐地那非清除率更高,但伐地那非吸收后在组织中的分布,较西地那非更为广泛。研究显示,伐地那非的平均稳态分布容积是208升,而西地那非的平均稳态分布容积为105L。这说明伐地那非吸收后血液中的浓度小,组织中的浓度大。而西地那非大部分药物原型都在血液内,组织中分布较少。因此相比西地那非而言,伐地那非对组织上细胞受体及受体亚型(PDE5或PDE5亚型),产生的药理作用内的刺激性更为明显。基于此,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差,或者容易对PDE5抑制剂致敏的中老年男性,要考虑到伐地那非这一动力学表现。
综上,中老年男性选择西地那非还是伐地那非?平衡好疗效和安全是主要的治疗关键点之一
上面说到了,中老年男性,作为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患病群体,相比一般成年/青年男性患病群体,病情程度大多更明显、更复杂。这主要是因为中老年男性本身器官功能衰退,机体内对血管有利的活性分子分泌减少,血管发张硬化,舒张能力下降,全身中小微血管的供血能力下降。而勃起主要依赖于血管的舒张能力、以及海绵体内的中小微血管的供血能力。
因此中老年男性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主要的治疗关键点在于,选择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改善血管的舒张能力,增加海绵体内动脉血管供血,提升勃起机制。而要达到这个关键点,药物在机体内,需要保障较佳的血药浓度,从而维持一定的作用强度,以达到较好疗效。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在不考虑个体差异性因素的情况下,西地那非能够达到的预期疗效,理论上是会优于伐地那非的。
但是,药物作用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大多数中老年男性对比一般成年/中年男性,机体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出现减退,同时还要考虑到心血管的耐受能力。因此,如果药物作用强度太大,造成药物在血液中蓄积,则有可能造成药物毒性反应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为了平衡好药物的疗效和安全,较理想的情况是药物口服后,其在机体内维持的血药浓度,既能表现为不良反应少、心血管稳定耐受,同时又能够保持基本的作用强度。
而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伐地那非起效快、代谢快,清除率较高,因此在身体内蓄积风险比西地那非更小。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伐地那非蓄积风险小,但在药物作用期内,考虑到伐地那非在组织中分布容积比西地那非更大,因此要警惕药物药理作用内对其他组织的刺激性。总的来说,药物在机体内的表现,除了药动学参数表现外,最终还受个体差异性、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较为确切的药物选择方案,最终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