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领航新征程】广州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效劳最便捷城市

发布者:刘熙
导读海珠公证处公证员在医院病床前为高龄危重病人操持公证人民调停员现场调停一宗人身伤亡赔偿休息纠纷 文/图  薛江华  李毅  李丽容 往年以来,广州市围绕打造“公共法律效劳最便捷城市”目的,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任务,鼎力拓展全掩盖、智能化的公共法律效劳范畴。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公共法律实体平台,构建起掩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效劳线下网络;同时,推进施行“智慧司法”三年规划,推出“

海珠公证处公证员在医院病床前为高龄危重病人操持公证

人民调停员现场调停一宗人身伤亡赔偿休息纠纷

文/图  薛江华  李毅  李丽容

往年以来,广州市围绕打造“公共法律效劳最便捷城市”目的,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任务,鼎力拓展全掩盖、智能化的公共法律效劳范畴。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公共法律实体平台,构建起掩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效劳线下网络;同时,推进施行“智慧司法”三年规划,推出“微公共法律效劳”“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批在线效劳新的品牌亮点,积极完成公共法律效劳线上线下全掩盖。

打造一站式法律效劳平台

截至目前,广州市已建成1个市级法律效劳大厅实体平台和10个区级法律效劳大厅实体平台,完成了法律效劳、调停、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社区矫正等多项职能一体式对外效劳形式。

依托全市各区司法局及基层司法所,建成区级公共法律实体平台11个、街(镇)实体平台17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效劳站2676个。2017年,全市村(社区)法律参谋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效劳59074件次,其中,调停纠纷1738件,法律征询39234件,出具法律意见1186件,法律援助134件,上法制课10513次。公证机构为群众操持公证46.39万件,司法鉴定机构操持司法鉴定6.5万余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法援机构12家,法律援助站365家,法律助联络点2083家,根本构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横向到边、纵向究竟的“15分钟法律援助效劳圈”。

1036名“和事佬”化解基层矛盾

以全市171个司法所标准化建立为契机,到2018年底片面完成“一所两中心三队伍”(在司法所内设立公共法律效劳中心、人民调停中心,树立专职人民调停员队伍、司法社工队伍和法律参谋队伍)基层任务格式。整合资源,发扬法律效劳在维护社会波动中的作用。目前,依托基层一线派出所建成217间派出所人民调停室,装备调停员1036名。全市各类调委会3253个,其中村委调委会1163个,居委调委会1542个,街道调委会135个,镇调委会36个,企业调委会298个,行业性、区域性及其他组织调委会62个,人民解调员15235名。截至去年11月,全市调停矛盾纠纷66323宗,成功化解65768宗,成功率到达99.16%。

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效劳”

经过资源整合,市司法局打造了从市局中转戒毒场所及从市局中转区、镇街司法所两个三级信息管理网络,完成法律效劳、指挥、管理、监视、应急处置等功用一体化。整合全市法律效劳各个层级的网上效劳项目,完成了一切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网。去年,市司法局网上办证5100多件,涵盖出生、婚姻、驾驶证等17种公证事项。

运用大数据,依托“广州司法”微信平台推出“微公共法律效劳”项目,并衍生“广州法律效劳电子地图”、“司法掌管”等功用,打造挪动公共法律效劳新形式,使效劳打破工夫空间,真正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用优质高效的法律效劳。“问律师”是微效劳的中心功用,聚合了400多名律师在后台效劳,群众选择法律成绩类别后,留下文字、图片或语音,限定工夫内,律师可以抢双方式接义务。群众对解答停止评分,对“不称心”的效劳,将重新流转,由其他律师抢单。平台自2016年8月试运转以来,共展开法律征询逾4万宗,月征询量高达4000人次。此外,还开发使用了“微调停”、“微社矫”、“微鉴定”、“微公证”、“微司考”等指尖上的微效劳。

机器人将进驻法律效劳大厅

广州市司法局在“问律师”人工效劳根底上打造人工智能晋级版,成功开发了机器人超级律师——“法宝宝”,聪明的它可对交通肇事、成心损伤、偷盗、风险驾驶、敲诈讹诈、抢劫、合法拘禁、争夺等8类刑事立功预测量刑,提供诉讼费用、工伤赔偿、交通赔偿、律师费用等4类法律行为的费用计算。将来“法宝宝”将越学越聪明、越用越智能,是随时分命的法律卫士和永不上班的超级律师。下一步,广州市司法局将让“法宝宝”实体机器人进驻法律效劳大厅,让群众体验顶尖的科技效劳。

依托4G无线通讯技术以及VPN技术,广州公证机构完成内涵效劳点与总部办证零碎效劳器的网络对接;启用人脸辨认技术,公证员外出办公证只需运用手机即可对请求人“抬手辨真假”;开发“掌上公证”,群众网上即可自助办证。

上门办公证仅靠肉眼“认人”的做法将成为老黄历了。2017年8月底,广州市海珠公证处给一切公证员绑定任务用的手机都装置了身份核验及人脸辨认零碎,可对请求人能否“物证分歧”停止核验并获取身份信息。近日,公证员上门为举动方便的当事人操持公证时,就运用了上述零碎。公证员小关先经过软件中的OCR功用或手机的NFC获取当事人居民身份证件有关信息并停止身份验核,然后运用人像比对功用,用其身份证上的人像照片与真人实拍照片比对,就得出后果了(可打印存档)。他说:“以前上门办证最头疼的就是认人。如今有了手机身份验核及人脸辨认,十几秒就搞掂!”

打通公共法律效劳“最初一公里”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探究展开“一村(社区)一法律参谋”任务最早、参与律师最多、政府财政投入最大、法律参谋操持业务量最多的城市,2014年片面推进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参谋任务以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市、区两级财政经费投入超越1.5亿元,目前全市已有1499名律师与2676个村(社区)签约结对,完成了全市掩盖。

村居律师除每月到村(社区)累计效劳8小时、每季度举行1场法制讲座外,还组建了2300多个法律参谋任务微信群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法律效劳,聚集了律师、群众等群成员人数近4万人。3年来,村居律师共操持法律事务20余万件,为基层做了少量实事坏事,把法律效劳送到家门口,送到群众身边。

公共法律效劳归根究竟还是效劳群众、以人为本的任务,群众的需求去到哪里,司法行政的效劳就要跟到哪里。近年来,随着法管理念的提高,广阔老年人越来越注重财富分配中的公证参与,针对这种需求,广州市司法行政机关自动作为,送法到群众身边。2016年10月开端,广州市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展开了为期8个月的收费操持遗言公证活动,全市10家公证处共受理遗言公证预定10137件,办结7000余件,共减免公证费约24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是一线城市中首个采取最低工资规范作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规范的城市,降低门槛,让更多困难群众充沛感遭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彰显了法律援助制度维护公道正义的社会保证功用。近两年来,广州市共承方法律援助案件4.5万件,提供义务法律征询17万余人次,广州市法援处经过微信大众号打造了“指尖上的法律援助”,在全国率先完成“小顺序预定征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