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主流的说法,中国每年能生产20亿颗子弹,但是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个数据还是严重低估了中国军工的生产能力。
2015年,国防大学曾对外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制造出一枚好子弹——国产子弹尚需努力》。
文章声称“我国子弹生产制造技术总体上已能够媲美国外先进水平,许多性能指标甚至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制造成本低廉。”
按照美国为例,2015年美国著名的国营军工企业“湖城陆军弹药厂”单年子弹生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4亿发,更不用说类似这样的国营或者民营国控的军工企业还有8家,其他类似民营控制的军工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保守估计至2021年时,美国单年的国营军工子弹生产量最少也在50亿发以上。
按照国防大学公布的这组数据来看,那么中国每年的子弹生产量最少应不低于30亿发才能称得上是“生产制造技术总体上媲美国外先进水平”,这个“总体上”,自然也包括了生产量。
我国一颗子弹本身的成本是多少?
我国的子弹制造技术,主要是从苏联继承过来的。
时至今日经过我国的发展、创新和进步,已经完全演变出了一套属于我国的先进军工生产技术,成本甚至比国外先进国家少了许多,那么,你知道一颗子弹造价多少吗?
我国子弹的主体是5.8mm标准子弹,以下我们就以它举例说明。
一颗子弹主要是由弹壳、弹头、火药和底火构成,这些东西的成本加上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电费成本、机器磨损等,基本上就是制造一颗子弹所需的成本。
首先是弹壳。
我国子弹弹壳最早也是由黄铜制造的,因为它相对柔软,锻造性能强,且子弹射出后相对容易退壳。
但是黄铜在我国价格高昂,加之我国的铜矿有限,因此用黄铜做子弹这种消耗品,这笔账划不来。
所以我国开始尝试使用覆铜钢做弹壳,与黄铜相比覆铜钢的延展性十分亮眼。
最为重要的是,它的成本比黄铜要低廉许多,仅仅只有10块钱一斤左右。
而目前市面上黄铜的价格已经普遍飙到了18块钱一斤,显然,用覆铜钢来做子弹壳的成本比黄铜将近低了一半。
我国5.8mm标准子弹的重量是12.5g,弹壳占总重比为50%左右。
也就是,说一颗子弹弹壳的重量大致在6.25g,按照10块钱一斤覆铜钢的成本换算,那么一颗子弹的覆铜钢成本则是0.125元。
其次是弹头。
弹头也不是说单单就是一个铁疙瘩,它也是由被甲、铅套、钢芯这三部分组成。
被甲是子弹头的外甲,它不能太软,也不能过硬。
因为子弹头射出后,会经由膛线高速旋转和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太软,它极有可能在膛线中因旋转摩擦破碎或熔掉,如果太硬,又容易嵌不进膛线,不能给它一个旋转初速度,这将会大大地降低子弹射出之后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精确度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我国一般也是用镀铜钢做被甲。
按照我国5.8mm标准子弹的数据,子弹头的重量大致在4.15g,其中被甲的重量大致占50%即2.75g,换算成黄铜成本价格大致是0.055元。
可别小看这0.055元,若是单次生产子弹的数量以百万计算,它的成本一下就飙到了55000元。
如果按照主流说法我国每年生产20亿发的子弹,那么它的成本就是1.1亿,这个数字已经足够逆天了。
说完被甲,再说铅套。
铅套就是位于被甲与钢芯之间的一层缓冲薄膜,主要是为了防止被套因为高速旋转摩擦产生形变压迫到钢芯,使钢芯把力作用在膛线上磨平膛线。
铅套在5.8mn标准子弹弹头里所占的比重大概是15%左右,即0.623g。
按照目前一吨铅15400块钱,它的成本大致是0.0096元,20亿发则是19173000块钱。
最后是钢芯,钢芯是一颗子弹的最主要杀伤部分,所占比重为35%左右既1.453g。
我国5.8mm子弹弹头钢芯的材质是低碳钢,它不仅相对容易加工,而且对灌注成形的模具的损耗也小。
我们按照目前市面上一吨低碳钢的价格大概4000算,那么一颗子弹的弹芯成本大概是0.0058元,20亿发则是11624000块钱。
然后是火药。火药在一颗5.8mm标准子弹的比重大概是45%,即2.81g。
由于我国子弹火药构成是绝对机密,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分析其成本,只能通过普通黑火药来换算。
目前市面上品质最好的黑火药价格不会超过16000元一吨,那么换算成一颗子弹里的火药成本则大概是0.045元,20亿发则是89920000块钱。
当然,这只是以黑火药为例作成本估算,实际上的火药成本误差应不超过10%。
最后是底火。
底火相当于子弹的开关,它的工作原理大概是这样的:
当枪的撞针撞到子弹底部时,通过将力作用在底火内部的撞针或金属薄片上引爆其内部填充的敏感度极高的烈性炸药,从而产生连锁反应瞬间引爆子弹内部的火药,通过火药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将子弹头推出去,实现杀伤或破坏的作用。
目前我国5.8mm标准子弹用的最多的底火,主要是尔丹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
它有两个传火孔,传火孔之间设有火台,子弹射出时,撞针作为“锤子”,通过碰撞底火的外部薄片,挤压碰撞室内的凸起火台从而点燃发火药,产生的火焰再通过两个传火孔点燃弹壳内的发射药。
底火的构造大致由火壳、击发药和盖箔片三部分组成。
火壳一般也是由镀铜钢冲压而成,比重大概占80%,既重0.5g左右,成本大概是0.01元,20亿发则是2000万元。
激发药一般是由四氦烯,叠氦化铝,氯酸钾,三硫化二锑和硝酸钡等其中两种或多种材料混合而成,成本很难估算,占重在10%左右,成本应比黑火药高,但绝不高于黑火药的50%,大致在0.0015元左右,20亿发则是300万元。
算完以上这些子弹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成本,一颗5.8mn标准子弹大致在0.253左右,加上涂刷的气密漆应在0.26左右。
制造一颗子弹的其它成本
一颗5.8mm标准子弹的成本竟然只有0.26元,开起来价格十分美丽。
但是这只是它本身的成本造价,子弹的绝大多数成本并不出在子弹本身上,而是在它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损耗上。
比如,光一个钢芯的灌注套模便是一个极其惊人的价格,此外还有各个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设备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
比如光制造弹头就要经过引伸加工——冲尖——制造弹芯——弹头装配四个过程。
至于弹壳的制造过程,大致和弹头相似,但是却远远比弹头多耗费成本,因为它的体积大,材料也属于比较难锻造的棒状覆铜钢。
然后是底火的加工,它需要用到精度极高的组合式机床,然后再在底火和弹壳之间涂上密封漆以防止受潮。
其实,目前世界上的子弹制造技术最能拉开差距的还是生产工艺和设备。
比如我国最开始是完全采用手工制造,然后是半自动、自动,直至今天的完全数字化控制。
目前我国的军工科技在制造子弹时,已经能够做到子弹的设计和制造完全依赖于电脑系统,科研、生产以及零部件的供应、组合实现无缝衔接。
我国著名的军工企业“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总设计师巫志伟,曾这样阐述我国目前先进的子弹生产军工科技:
“目前我国的子弹完全是由电脑系统进行三维立体设计,设计完了之后就可以直接把我们的要求传递进我们的制造系统,然后制造系统的这些师傅就可以直接在我们的设备上把他加工出来,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加工误差和节约了我们的加工时间、加工成本。”
同时,该技术中心主任霍永清表示:“我们的产品是一种特种产品,正是因为它是战士生命的保障,所以我们的军工产品一定要努力做到各方面都是第一。”
正是由于我国军工科技人员孜孜追求,不断进步,我国的子弹生产的其它成本和西方国家比一直远远低于他们。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生产一颗5.8mm标准子弹的成本大概在8.3元左右,而国外最普遍的5.56mm子弹的生产成本动辄也在三四美元以上,有的重弹甚至达到了5美元。
我国每年生产的子弹用得完吗?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我国军队人数仅有230万,加上公安警察、司法警察、狱警和其他安全部同志的200万,也只是430万。
平均下来,我国生产的子弹轮到这些人头上就是每人465颗左右。
但是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警察、司警和狱警一年乃至几年也用不上一颗子弹,那么剩下的子弹基数落到解放军上最少每人每年也接近800颗。
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哪怕是解放军也不可能每人每年用去800颗子弹,因为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有机会进行射击训练。那么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生产的子弹会有大量富余。
其实这些富余的子弹,最终主要流向三个方面:
一,军事外贸。我国一直是军武外贸大国,光在美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就给了我国60亿发子弹的订单,因此我国富余的子弹绝大多数都通过赚取外汇的形式卖给了其他国家。
二、弹药储备。我国的弹药储备就像粮食一样,弹药库里的弹药每年都会有进有出,弹药也有其保质期,不可能永远存放下去。
为了避免弹药出现质量问题关键时刻掉链子,我国每年都要新存一批新的弹药,同时把最旧的一批弹药清理出库。
三、集中销毁。销毁的弹药,不仅有从弹药库里淘汰的过时弹药,还有大量因为装备改良换代而被时代抛弃的弹药。这些弹药都不能随便清理,必须集中起来进行销毁。
参考资料:
《如何制造一颗好子弹——国产子弹仍需努力》——国防大学
《子弹是怎么造出来的?中国某军工厂开放了》——CCTV7.国防军事
《子弹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