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张一弛
“本人授权可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从签下这份授权书开始,你的论文就不再只属于你了。
这些千字到数十万字的论文,被知网以60-400元的稿费拿下,再放到知网的数据库上,单篇的收入就能达到200万。
2017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毛利率为61.23%;2018年上半年,知网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毛利率为58.83%。
一年营收超过10个亿背后,是绝对垄断的傲慢:同行不是它的对手,作者它不放在眼里,全国各大高校对它“没有一丁点议价的余地”。
昨天,知网把下载论文的最低充值金额从最低50改为五毛钱,可只降充值额度的做法,治标不治本。
最厉害的是,在没什么油水的学术资源领域,知网硬是自己蹚出一条暴利的商业模式,背后吃哑巴亏的到底有多少人?
1、一篇论文收入200万,一张点卡就把作者打发了?
在知网上,一篇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下载通常需要20-100元左右。
看似不高,但其实多次下载累积的付费,数目大的令人乍舌。
刀哥在知网搜索栏输入“新媒体”三个字进行论文检索,大约能找到10万篇文章,下载量排名最高的一篇博士论文,下载次数是90124次,下载一次需要25元。
如果9万次均为全文下载,那么,读者支付的费用将达到225万元。
但学位论文的原作者获得了多少收益呢?
恐怕你很难想象,知网给一篇博士论文的稿费,都不够交写论文时充卡的钱。
根据中国知网的规定,本刊向每篇论文的博士生作者一次性支付价值400元人民币的阅读卡和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
硕士论文作者为60元现金稿酬,300元阅读卡。
如果不要现金,就可以兑换成3倍面值的阅读卡。
也就是说,一篇10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知网只需要支付500元给原作者,就能将论文放到中国知网上供读者付费下载,而下载获得的收益全部归平台。
就是这种最廉价的稿酬,在很多情况下,论文作者根本就没有收到。
而中国知网可以从一篇论文上几乎无限次获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对博硕论文还是按篇购买版权,那么对于媒体作品版权的购买则堪称是“白菜价”。据爆料,知网曾经以几千元的价格购买走了一家报社几年的版权。
但对于一年盈利10个亿的知网来说,这些根本不值一提,高校图书馆才是它的铁饭碗。
每年,知网都在以超过10%的涨幅向学校报价,所报价格基本是“死数”,高校没有一点谈判的余地。
只要使用知网,每所高校每天支付的费用都在百万元以上,而且价格上涨速度惊人。
2010年到2016年,知网对武汉理工大学的报价涨幅就飙到132.86%。
2、核心期刊独家占有率90%,几乎垄断全部学术论文资源!
知网敢这么做,很大一个原因是,它的江湖地位和所占市场份额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知网上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并且更新频率极高,每天约1万条;甚至你想每天在知网上看《人民日报》也可以。
知网并不生产论文,但知网是有着国家队背景的搬运工。
知网的前身叫“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由同方股份100%持股,1999年一成立就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
这为知网后来垄断几乎全部学术论文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信息就是力量,但有些人只想通过资本的力量占为己有。知网签下期刊8000余种,独家和唯一授权期刊达到2300余种,实现核心期刊独家占有率90%以上。
只比较收录范围这一项,cnki知网老大的地位就无可撼动。
官方的支持不仅给了知网核心资源,还给了市场。
对学校来说,想让图书馆论文检索系统联网,就要遵循规范。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各大高校纷纷加入,第一时间彻底将学术论文的资源拱手相让。
对学生来说,201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也要进行检测;2012年教育部颁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2014年又颁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三个政策文件,让知网开始与每名大学生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在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官网上看到,官方定价为35元/篇(期刊)、188元/篇(专、本科)、345元/篇(硕博),甚至在淘宝上催生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于是,知网彻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术论文的资源垄断集合体。但作为老大的知网,却不断挑战着论文资源商业化的边界。
从13-17年,知网每年的毛利率都保持在60%以上,13年更是高达70%。
知网是中文数据库中为数不多每年涨价的,维普和万方的数据库价格都只是知网的零头,学校购买十年维普数据库使用权的费用还没有知网一年的高。
3、全国高校都刚不过知网,还能硬多久?
当你花钱在知网买下自己的文章时,已经感到口感舌燥,胸口发闷。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学校身上,可全国高校在知网面前,依然没有任何话语权。
甚至知网涨价幅度,已经到了让中国高校难以接受的地步。
2016年武汉大学表示知网价格高到实在太离谱,宣布暂停使用知网。
知网很坦诚,“抱歉,如果到期不按这个价格续约,我们就立即断开数据库链接。”
果不其然,还没到期,图书馆就发现知网账号失效了。最终,10天后武汉大学做出让步,知网恢复了其论文查询。
北京大学在官网上贴出了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声称“绝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但两年的抗争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直到三个月前,这种事情依然在发生。
太原理工大学无奈发声,因为“续订价格与使用方式未达成一直”,我校师生暂停访问知网。
离开了这个库很多科研项目就无法进行,一旦学校宣布停用,根本无法顶住学生需要大量使用文献数据库的压力。所以知网的垄断可不是学校有一颗想压价的心就能解决掉的。
越来越用不起,却又不得不用,在知网面前,大家都是弱势群体。
知网并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收益分成机制,平衡学术期刊、知网平台和创作者三方的利益。
相反,这个数据商巨头却形成了一套诡异的系统——作者拿不到钱,学校付不起钱,知网平台却独占资源、肆意涨价。
学术界本该是社会的净土,但造假抄袭的论文依旧可以发表,期刊代发从每版上百涨到几千,数据库平台以盈利为目地霸占着科研论文,收益跟作者无关,牢牢掌握在中国知网手中。
这可不是知网随便降一降充值费就能掩盖住的。
保存和管理知识是有价值的,但如果决定权操纵于一人之手,价值是就是负的。
都是10亿级的数据商了,
让原作者们拿到应得的稿费,
真就这么难?
欢迎关注【金错刀】头条号,爆品案例一网打尽!
更多资讯/合作请关注金错刀公众号(名称:金错刀,ID:ijincuo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