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广州将建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数据库

发布者:马楠
导读日前,《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分别获市政府批复,由市国规委公布施行。从此,南华西街、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有规可依,标志着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同时,广州还将以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为样板,建立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数据库。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均属于广州纳入保护的26片历史文化街区范围。这两片街区的《

日前,《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分别获市政府批复,由市国规委公布施行。从此,南华西街、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有规可依,标志着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同时,广州还将以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为样板,建立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数据库。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均属于广州纳入保护的26片历史文化街区范围。这两片街区的《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都开展于2016年,经过多轮专家审查和征求市直部门和相关区政府的意见,近日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已正式实施。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0处

广州老话说,“先有南华西,再有海珠区”。这条广州海珠区最早城区与发祥地的街道,在百年沧海桑田后,每一条小巷、每一栋老屋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几代街坊的记忆。

据介绍,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体现了“河南”地区的发展变迁,早年这里是清代十三行行商的聚居区、丰富建筑遗存集中地,是广州十三行行商与外商交往的见证,同时还是近代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片段。

广州市国规委表示,此次《保护利用规划》建立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遗产保护体系。明确认定,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0处,历史建筑22处,落实文化遗产普查提出的49处建筑作为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并对于街区内建筑按照相关法规提出分类整治的措施。

此次《保护利用规划》还针对街区整体格局风貌提出,保护现有的潘氏大院等行商宅邸遗存以及海幢寺等对外交往的重要空间载体;保护清代至民国时期多样化居住街区的空间肌理和传统风貌;保护以漱珠涌为主要脉络的历史水系。其次针对骑楼街、每一栋建筑进行分类评估,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

新增5处历史建筑作为近现代遗产

据介绍,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岭南建筑艺术的典型范例之一,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街区内拥有全市连续度最高、最精华的骑楼街之一——人民南路,而状元坊等地保留了典型的传统城市肌理,多种典型岭南民居坐落其中;长堤地区的新亚大酒店、南方大厦、粤海关大楼等建筑,代表了近代广州岭南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文化公园的主体建筑如水产馆等,已被评为广州市历史建筑,是新岭南建筑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此次《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8处不可移动文物、21处历史建筑及线索、84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以及文化公园内水产馆、省际馆等5处新增的历史建筑作为近现代遗产,规划将其所在地区纳入核心保护范围进行保护。对于街区内的建筑按照相关法规提出分类整治的措施;保护分类保护骑楼街5段,其他传统街巷41条;规划提出保护多种类型的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产业、老字号、岭南名人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

广州市国规委介绍,广州将在该街区建立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数据库,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建档和精准化管理;运用城市设计研究方法,提出基于三维空间的保护与控制引导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针对街区内1705处建筑和81条(段)街巷建立现状数据库,叠加保护要求,对建筑和街巷进行分类保护和控制,形成规划数据库,实现街区的精准化管理。其次规划从三维空间的角度对街区的保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建筑功能的分层控制、紫线和道路红线协调、建筑贴线率等方面的管控要求和措施,将骑楼立面分段控高与相邻建筑风貌协调相结合,提出面向骑楼街保护与活化的精准化控制与引导措施。

(记者/刘冠南 通讯员/穗国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