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赵燕华、通讯员穗国规宣报道:日前,《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已获广州市政府批复,由市国规委公布施行。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广州26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本次规划以行商宅邸、传统居住历史地段以及骑楼街为保护重点,同时活化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整合与串联重要历史文化片段,激活地区发展,推动海珠旧城的“内涵式”发展,为广州世界文化名城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2.3公顷
本次规划形成“价值挖掘-对象明确-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控规管理落实”的工作思路。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体现了河南地区的发展变迁,是清代十三行行商的聚居区,丰富建筑遗存集中地,体现了河南地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空间发展脉络;是广州十三行行商与外商交往的见证;是清末民国时期河南地区多样化居住模式的真实载体;同时也是近代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片段。
本次规划的保护范围:南至岐兴南约、岐兴东约、龙庆北、经龙武里至同福西路,北至南华西路(含北侧沿街建筑)、鳌洲内街,西至洪德路,东至宝岗大道,保护范围面积29.24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2.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6.94公顷。
根据规划,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0处,历史建筑22处,落实文化遗产普查提出的49处建筑作为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并对于街区内建筑按照相关法规提出分类整治的措施。本次规划提出保护多种类型的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分类保护骑楼街4条,一类传统街巷15条,二类传统街巷8条。
针对街区整体格局风貌提出保护现有的潘氏大院等行商宅邸遗存以及海幢寺等对外交往的重要空间载体;保护清代至民国时期多样化居住街区的空间肌理和传统风貌;保护以漱珠涌为主要脉络的历史水系。
其次针对骑楼街、每一栋建筑进行分类评估,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规划从遗产与城市功能融合的角度,提出街区活化的规划措施,以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为重点,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开展街区微改造。
活化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了保护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老字号、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名人事迹等。
其保护措施包括:结合街区更新整治,复原历史空间,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鼓励增强街区凝聚力的节庆或民俗活动,鼓励老字号或文化类业态嵌入街区经营,鼓励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在街区内开展;
鼓励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系统性展示,鼓励官方、民间组织为节庆、民俗类非遗活动建立网页或制作广府民俗系列APP;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基础,保留原住民,尊重本地居民生活习俗。
本次规划将海幢寺公园作为避震疏散场地。要求合理组织疏散通道,紧急避震疏散场地服务半径宜为500米;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为1-2公里。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
此外,规划建议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采用“政府主控、多方参与”的保护提升模式。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并由区政府管理年度资金的具体使用。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吸引多种资金来源参与街区保护,用于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骑楼街的保护修缮、功能活化等。
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保护范围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共10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为南华西路敬和里旧民居、潘氏家庙、双清楼、海幢寺大雄宝殿、塔殿、潘氏大院;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5处,分别为同福西路247号骑楼、卢怀庆旧宅、同寅医院旧址、耕田公凉茶铺、南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