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咸丰年间,上海开始铸造双面文字的银元,但流通很少。
“光绪元宝”银币是中国最早的银元,比袁大头更早一些。
想当年,清政府开始自制银元,光绪十六年,也就是1890年,广东开始了大规模的制造银元。
此后,各地纷纷仿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银元的图案、文字、重量和成色等都有较大差异,但唯一相同的是背面都铸有龙的图案。
因此,清代银元也被称为“龙洋”。
清代银元主要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宣统元宝”三类。
事实上,光绪元宝又有三种:金币、银币、铜币。
1
光绪元宝|金币和银币
光绪年间,张之洞购置了新式机器,在广州铸造出了第一批光绪元宝银元,第三版铸成后颇受使用者欢迎,后来居然各省纷纷仿效。
光绪十五年铸造的银元称为“龙洋银元”,此银元一面是龙纹,一面是“光绪元宝”四字。
据说,“光绪元宝·七三反版”纪念币有枚银元,粗看“貌不出众”,但它至今流传在民间的不足10枚,海外古钱币市场上卖价升至每枚3000美元。
它就是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元“光绪元宝·七三反版1889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向英国著名的伯明翰希登公司购买了造币机器,铸造了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元。
紧接着,各省都开始竟相铸造银元。
吉林省机器局自光绪十年(1884年)铸造厂平后,十几年间没有铸造其他银币,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才开始铸光绪元宝无纪年银币,俗称龙洋。
计有库平七钱二分、库平三钱六分、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库平七分二厘、库平三分六厘五等币值。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该币于1902年左右由四川银元局铸造。
此类元宝,一般尺寸直径3.6cm,内径3.4cm,厚度0.2cm。
共有库平七钱二分、库平三钱六分、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库平七分二厘和库平三分六厘等五种币值。
银币正面中央为汉字和满文的“光绪元宝”,圈外上方为“四川省造”,下方为币值,左右分列花星。
银币背面中央是蟠龙和卷云纹,外围上下方是英文纪地和纪值,左右分列花星。
光绪末年,云南省获准在昆明宝云局旧址设厂,以德国进口机器,招用四川技工,天津户部造币厂配发祖模,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云南银圆局,后更名云南造币厂,批量生产“光绪元宝”银币。规格:直径4.4cm重28.6g。
紧接着又有宣统元宝、大清币等,但民间认同的是这种光绪龙洋。
金币铸造的经过是这样的:为了解决币制混乱,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3月)颁布一道上谕,由户部奉旨筹设银钱总厂,厂址在天津,命名为“户部造币总厂。
铸造三品之币:即金币、银币、铜币。
因急需用,先行铸造铜币“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而金币和银币却因当时的金银成色及重量议决不定。
这时,户部造币厂铸造机器已安装好,就先试行生产样币,分别用金和银铸出。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仅仅是样币。
这些金、银样币,均仅见样币,以后也没有铸造流通。
2
光绪元宝铜元
各省都有光绪元宝铜元的生产。
比如,江西、广东、吉林等省:
光绪元宝江西省十文铜元,与各省十文铜元相比,存世量比较少。
版别多样,有水龙、座龙、飞龙、立龙,也有单花、双花、三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广东始铸。
每枚重二钱,成色为铜95铅4锡1。
圆形无孔,钱正面有一内圈居中,内铸有“光绪元宝”4汉字和“广宝”2满文。
圈外周边铸有“每百个换一圆”字样。
钱背面有一内圈居中,内有团龙花纹,周围为英文“KWANGTUNGONECENT意即“广东一分”。
光绪三十年(1904年)所铸的“光绪元宝将“每百个换一圆”改铸“每枚当制钱十文。
英文“ONECENT”即“一分”。
钱为机制铜元,比较整齐精致。
1902年,吉林将军长顺正式向清廷奏请在吉林银元局铸造铜元,以后即大量铸造光绪元宝铜元。
光绪元宝铜元形制设计,按吉林光绪元宝银元图案,保持吉林铸币设计特色。
基本面值有:
每元当制钱十个、每元当制钱二十个和当十、当二十等四种。
以每元当制钱十个和当十为基本形制,每元当制钱二十个和当二十,是币形扩大和面值增大。
其他各种同一面值铜元的不同版式,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不同版别。
正面中心满文“宝吉”两字及“光绪元宝四个汉字。
环84点珠圈,珠圈外左右中等五星,上缘“吉林省造下缘“每元当制钱十个”,背面中央为飞龙图案。
总而言之,光绪元宝在中国近代机器铸币史上属一个大系列,其铸期从光绪二十二年到光绪三十四年,历经十余载。
币模几经更替,即使同一铸造年份,也往往由于修模、币材、工艺技术、工厂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版别异常繁杂。
总之,光绪元宝多种多样,各省的光绪元宝有自己特点!这种元宝是中国最早的银元,有三种:金币、银币、铜币。
一起探讨光绪元宝的故事,欢迎关注!
作者|龚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