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众筹| 一年时间,100篇,我们一起总结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免费分享给所有人
第044期
1,标题:单次及多次氯胺酮输注可减少难治性抑郁症中的自杀意念
译者:Lenore
多次静脉内输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可能会延长单次注射产生的迅速降低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 SI)的作用。本二次分析的研究目的是在与普通治疗对照组对比下评估单次氯胺酮输注后SI的降低程度,并通过反复及维持输注来长期抑制SI。本研究采用的线性混合模型显示,单次氯胺酮输注与咪达唑仑相比,对SI的抑制作用更大(P = 0.01)。输注后7天测得的作用最大(P <0.001,Cohen d = 0.83)。接受重复输注的被试在蒙哥马利-奥斯伯格抑郁等级量表(Montgomery-Å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SI)中的得分有累积减少(P <0.001),接受维持剂量输注的被试无进一步变化(P = 0.94)。QIDS-SI量表的测量结果与MADRS-SI一致。总体而言,重复输注后有69%的被试在SI方面得到了完全缓解。在TRD患者中,单次及重复氯胺酮输注可降低SI,每周一次的维持输注可维持SI下降效果。本研究与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氯胺酮可能是针对情绪障碍中SI现象的新型治疗策略。
关键字:氯胺酮; 多次注射; 自杀意念; 咪达唑仑; 维持注射
接受氯胺酮或咪达唑仑单次亚麻醉剂量输注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边际平均MADRS-SI中得分随时间的变化
参考文献:Phillips, Norris, Talbot, Hatchard, Ortiz, Birmingham, Owoeye, Batten, Blier (2019) Single and repeated ketamine infusions for reduction of suicidal ideation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doi: dx.doi.org/10.1038/s41386-019-0570-x
2,标题:粪肠球菌2001对硫酸右旋糖酐钠治疗的小鼠结肠炎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涉及脑肠轴
译者:Sheena
背景:患有肠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在内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精神疾病发生率较高,例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然而,精神疾病发展的机制仍不清楚。饮用水中加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IBD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存在与重度抑郁症有关。因此,我们检查了一种生物乳酸菌粪肠球菌2001(EF-2001)是否能阻止DS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和周围症状的改变。
方法:我们评估了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并使用悬尾测试来检查EF-2001是否能预防DSS诱导的小鼠中的IBD样症状和抑郁样行为。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评估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X连锁凋亡抑制剂(XIAP)和裂解的caspase-3在直肠和海马中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海马神经发生,核因子-κB(NFκB)p65形态改变以及活化的NFκBp65和XIAP的定位。
结论:1.5%DSS给药7天可诱导IBD样病理和抑郁样行为,直肠和海马中TNF-α和IL-6表达增加,海马中caspase-3活化,海马神经发生减少。有趣的是,通过给予EF-2001的20天后可以逆转这些更改。此外,EF-2001给药增强了DSS诱导小鼠的小胶质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和海马区XIAP的表达。
结论:EF-2001通过减少直肠和海马炎性细胞因子来预防IBD样病理学和抑郁样行为,并促进了海马中NFκBp65 / XIAP途径。我们的发现表明IBD和抑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字:粪肠球菌;抑郁症;脑肠轴
粪肠球菌2001(EF-2001)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处理的小鼠海马激活NFκBp65阳性细胞的影响。海马齿状回区域的NFκBp65(红色)和DAPI(蓝色)免疫染色的显微图像。
参考文献:Takahashi, K., Nakagawasai, O., Nemoto, W. et al. Effect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2001 on colitis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dextran sulfate sodium-treated mice: involvement of the brain–gut axis. J Neuroinflammation 16, 201 (2019) doi:10.1186/s12974-019-1580-7
3,标题:MiR-137缺乏会导致小鼠出现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译者:He
焦虑和抑郁是全世界主要的精神健康问题。尽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几个与这些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的基因,但与焦虑和抑郁相关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microRNA-137 (miR-137)水平的降低与重度抑郁症的病因学有关。然而,我们对miR-137缺失对焦虑和抑郁生物学的体内影响知之甚少。
在这里,我们产生了前脑特异性miR-137敲除小鼠系,并表明miR-137对前脑的树突和突触生长至关重要。miR-137功能丧失的小鼠表现出焦虑样行为,以及空间学习和记忆受损。然后,我们观察到敲除miR-137的小鼠前脑中EZH2的表达升高,并提供直接证据表明敲除EZH2可以挽救与miR-137丢失相关的焦虑表型。综合我们的结果发现miR-137的缺失可以导致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而EZH2可能是与miR-137功能障碍相关的焦虑和抑郁表型的潜在治疗靶点。
关键字: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
参考文献:Yan H-L, Sun X-W, Wang Z-M, Liu P-P, Mi T-W, Liu C, Wang Y-Y, He X-C, Du H-Z, Liu C-M and Teng Z-Q (2019) MiR-137 Deficiency Causes Anxiety-Like Behaviors in Mice. Front. Mol. Neurosci. 12:260.doi: 10.3389/fnmol.2019.00260
4,标题:产妇抑郁对心理表征和儿童负面作用的影响
译者:Navy
背景:产妇抑郁症是一个备受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儿童有很大影响,包括对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以及以后患抑郁症的风险。负面的心理表现可能部分解释了母亲抑郁与儿童负面影响之间的联系。
方法:使用五分钟的语音样本,通过表达情绪(EE)评估了抑郁症对低收入母亲的子女,自身和其母亲表现的影响,并检查了母亲抑郁,表达情绪和儿童负面影响之间的直接和间接途径。本研究中的研究人群包括自孩子出生以来经历过严重抑郁发作的母亲(n = 144)和无抑郁症的对照组母亲(n = 62)以及他们各自的孩子。
结果:组间差异显示,抑郁的母亲的整体自我表达情绪水平较高。结果还表明,情绪低落的母亲对孩子和自己的母亲的总体表达情绪可能更高。本研究还开发和测试了针对自我的表达情绪和针对母亲的表达情绪的新型编码系统。通过母亲的表达情绪-批评程度的水平,发现母亲基线的抑郁与26个月的儿童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关系。
局限性:某些表达情绪子代码可能需要针对年幼的孩子和高风险、低收入的参与者进行调整。
结论:研究结果突出了关系干预的重要性,这种干预的重点是抑郁症妇女及其子女的母亲的表现。
关键字:产妇抑郁;心理表征;儿童负面影响;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Julie A. G. Davis, et al., The effect of maternal depression on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nd chil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1 (2020) 9–20.
5,标题:基于时间进程、剂量效应、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多种抗抑郁药在急性重度抑郁成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译者:Kagami
目标:使用基于模型的元分析方法分析多种抗抑郁药的时间进程以及剂量-效应关系,同时探索多种外界影响因素对于药物效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基于已发表的网状元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再分析。研究内仅包含一项安慰剂对照组试验。药物效果以患者抑郁得分与基线差值的变化率作为指标,其作为一项随时间变化的连续变量更能反映出多种药物之间的效果差异。
结果:共230项研究内的64346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中。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单位的数量(单一单位或多单位)以及实验设置类型(住院患者或者非住院患)是影响抗抑郁药物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排除掉安慰剂效应后,住院患者的最大药物效果(maximum pure drug efficacy value, Emax drug)要比非住院患者高18.4%,而单一单位试验的最大药物效果要比多单位试验高10.2%。其中,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有着最高的药物效果。而剩下18种抗抑郁药的药物效果相互接近或仅有微小差异。在准许的药物剂量内,并没有观察到剂量-药效的联系。然而,时间进程与药物效果的关系在所有抗抑郁药中均十分显著。在安全性方面,除阿米替林外,所有其他药物由于出现不良反应而导致退出试验的患者数量相较于安慰剂组不超过10%。
结论:研究单位的数量以及实验的设置是抗抑郁药物药物效果的显著影响因素。除阿米替林外,其他18种抗抑郁药在药效及安全性方面仅有微小差异。
参考文献:Qingqing Cheng, Jihan Huang, Ling Xu, Yunfei Li, Huafang Li, Yifeng Shen, Qingshan Zheng, Lujin Li, Analysis of time-course, dose-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de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dult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pyz062, https://doi.org/10.1093/ijnp/pyz062
6,标题:重度抑郁症后的最佳幸福感
译者:UTCS
重度抑郁过后,人们能获得最佳的幸福感并茁壮成长吗?当代流行病学否定了这种可能性,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会给人们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其预后前景十分暗淡。为了估计美国成年人在抑郁症后,能够茁壮成长的普遍程度,我们使用了美国中年发展研究的数据。如果要被认定为在抑郁症后能够茁壮成长的情况,一个人必须未表现出严重抑郁症的迹象,并且必须在心理健康的九个方面超越分割点,这九个方面代表的是美国前25%的非抑郁症成年人的特征。
综合来看,近10%的在研究记录中患有抑郁症的患者,10年后表现出了茁壮成长现象。抑郁症后的茁壮成长现象,对如何将抑郁症的预后概念化,以及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了解是什么导致了抑郁症个体产生了茁壮成长的结果,可能为减轻全球抑郁症负担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字:抑郁症;情感;流行病学;幸福
参考文献:Rottenberg J, Devendorf A R, Panaite V, et al. Optimal Well-Being After Major Depression[J].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9, 7(3): 621-627.
校对/排版:Simon/小时 (brainnews编辑部)
前文阅读
1,043期抑研报|研究发现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触发细胞”
2,042期抑郁症研究简报|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前瞻性关联